人人都说高考是道独木桥,相信所有的高三家长一样,在孩子步入高三时就内心产生焦虑。特别是距离高考还有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失眠,惆怅,担心,急躁,敏感,还有不知所措,甚至还有后悔。

往年的高考都是在6月的7号和8号,过完五一小长假,天气还不算太热,但作为高三孩子的家长,他们心没有一天不是燥热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特殊的长假,2020年的高考应该已经拉下帷幕。这些天我遇到很多家长吐槽,当初期待着能多延期些日子,现在却盼望赶快结束早早考试,他们实在熬不下去了。

高三一年,学校里每天在都在高度紧张中,孩子们跟着老师们,一步步系统地进行复习、刷题 、查漏补缺,作为家长只有在吃喝拉撒上关心孩子。

但是,到了最后一个月,焦虑的不是孩子,反而是家长们。今年高考因为延期,相信作为家长的你,应该更加焦虑。还有一个月,家长到底该如何做,哪件事情最重要呢?

最后一个月,孩子们的状态大部分都很稳定,不稳定的反而是家长们。这个时候,不焦虑的家长几乎没有,爸爸妈妈每天双双对愁眠,不是担心孩子进入不了冲刺状态,就是担心孩子高考发挥失常。

作为家长,调整一下心态,静下心来,只需要做这三件事情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一、消除对孩子的各种担心,多给孩子鼓励

距离高考还剩一个月,天气又越来越热,孩子晚上会休息得好吗,在学校吃得好吗?走读的孩子,爸爸妈妈应该夜里会起来好多次,偷偷地看他一眼;住校的孩子家长,也是每天都盼着能去看孩子一眼。

爸爸妈妈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孩子已经早已适应了这种紧迫,最后的一个月反而让他们斗志更强大,全力以赴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进行冲刺。他们在蕴含丰富经验老师的带领下,使尽全身力气,向着自己的目标加速奔跑。他们心里别无杂念,只想着努力多刷题,抓住每一分每秒,连呼吸都散发着考试的气息。

两年前,亲戚家的孩子每天晚自习十点半下课,当时亲戚就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孩子每天走读大概五分钟到家。简单吃点东西孩子就会迅速回卧室学习,因为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去上早自习。

亲戚看着孩子每天那么拼命,晚上都要命令孩子好多次关灯睡觉,但是孩子就是不听,后来发现老是唠叨,反而在影响他的思路,于是就悄悄陪在客厅,等孩子洗刷后再睡。

最后一个月,孩子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定下各自的冲刺计划,有效地查漏补缺。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在拼,氛围就在那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的所有精神和精力都被影响着不自觉地绷在一起,所以即便是学到深夜又早起,也不会感觉到累。

所以说,家长在最后这一个月,只要让孩子吃好不生病,默默地陪伴着,就是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高考结束后,相信大部分的高三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会睡上一天一夜不起床,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怕,因为他们猛一松弛,全身心都在休息。

二、缓解焦虑状态,不要影响到孩子

想要让临近高考的家长们不焦虑,也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因为你的焦虑而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如果爸爸妈妈每天都可以和孩子见面,必须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缓解,并且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

父母多给孩子做一些他们爱吃的饭菜和水果,吃饭时可以讲一些开心有趣的事情,比如他们喜欢的明星或事件等。

父母一定不要在这个时候再和孩子讨论学习的事情,还有最后一个月,虽然他们很明白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但是,不能让他们因为父母的唠叨而产生反感心理。

这个时候,孩子可以说就是在拼命,箭在弦上,你的一句话甚至一个举动,都会导致他的心情突变,全线崩溃而前功尽弃。

当孩子主动和家长讨论高考的事情,未来想去的学校,不管孩子有没有那个能力,此刻家长不要打击孩子,一定要给予鼓励和加油,告诉孩子高考题变数大,说不定就考到你的强项,超常发挥也是很常见。要顺着孩子的话语方向走,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更有劲头。

三、学习如何填报志愿,是家长需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

距离高考最后一个月,家长有一件重要事情需要做,就是研究一下本省的高考录取政策,及报考方法。都说七分考三分报,关键的报考,不要因为家长的失误,让孩子与好学校失之交臂而后悔。

去年,一个亲戚家的孩子,高考分数出来后不太理想,按照历年的统招分数线,估计只能进入一所普通的211大学的一般专业。但是,他提前研究了各种高考政策及填报志愿技巧,利用国家专项,进入了一所比较有名的211大学的王牌专业。当然国家专项仅仅对于一些贫困地区,但是,同样的道理,统招报志愿也是很有学问和技巧的。

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家长可以用心钻研一下如何报考,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自己了解透彻,才能做到有把握,到时候才不会措手不及。

高考考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识,还有他们的心态,更重要的还有家长的默默做法,父母不要在孩子最应该鼓劲的时候发出一些不和谐声音,影响孩子的正常压力状态。

最后一个月,家长把所有的宽容都留给孩子,不要去计较过多孩子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还有30天,父母请放平心态,和孩子一起冲刺吧,加油!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