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由于工作的关系及个人喜好的缘由,造访过国内不少声名远播的名镇古宅,无论是曾经的繁华鼎盛或是延续至今的盛名流传,似乎仿佛都如过眼云烟般,去过看过之后,慢慢地也就淡忘掉了,在脑海里始终留不下隽永悠长的意念。唯独除了上海川沙古镇那座并不太出名的江南小宅院---内史第,至今还萦绕在心头,偶尔不经意间咀嚼回味其间的独特意蕴。

上海川沙古镇,位于上海市川沙镇老城厢东部,由南市街、中市街、北市街和西市街等组成,古镇四面围绕着一条护城河,几座拱桥横跨在护城河上,为两岸居民提供了便利,也给古镇增添了几分风雅和情趣。

免费开放的川沙古城墙公园内,至今还遗留着1557年,川沙人民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近80米长的古城墙,城墙上另有魁星阁、文笔塔等建筑,掩映于古木繁花中。

与上海其他几座古镇比起来,川沙古镇显得并不起眼,也很少有人提及,甚至很多上海本地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游人稀少,倒也让它成为自在惬意的栖息地。

午后一场细雨的滋润让初夏的闷热停歇了躁动,拿着酒店免费提供的川沙古镇地形图在人流不多的巷道里穿梭徜徉,适意的温湿度让小镇的角角落落都充满了温润的绵绵情意。

一路闻着墙角绽放的栀子花的馨香,跟着手上的游览图走的新川路,让我至今回味的“内史第”就坐落在这条不宽的街道上,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坐北朝南, 三进院落,同时也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

根据介绍,在“内史第”这座小小江南宅第出生的名人,有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沈树镛,中国毛巾业先驱沈毓庆,新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黄炎培,这几位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是我想中国近、现代历史赫赫有名的宋氏三姐妹应该绝大多数人都熟知, 宋庆龄女士及其弟、妹宋子文、宋美龄也出生在这座江南小宅院里。

如此小小的一座江南宅院,到底是怎样的好风水,让这里出生的近、现代名人辈出?带着心中浓浓的不解和疑惑随着指引从并不宽敞的木门走进院落,正屋门口两盆夏雨洗过的苏铁带着款款新绿,细细打量就会被那些精致的雕花仪门,飞檐翘角深深吸引,在这里象征晚清建筑风格的“凤戏牡丹”、“状元游街”等砖雕图案更是让我惊叹不已,仔细观瞻一趟下来才知道宅子里如此鲜明的建筑设计原来就是出自建造者沈树镛的手笔。

建造者沈树镛老先生是晚清的金石学家和大收藏家,高大轩敞的立本堂,上面镶刻着各种精致图案的正梁和壁梁。立本堂是最早的沈家大院的祖厅 ,祖厅正中的中堂对联上书“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立柱上书:“立本立言叱咤风云斗士,求真求是方圆规范人生。”或许这正是沈树镛老先生树立的沈家做人行事的基本准则。

绕过立本堂后厅房,位处于内史第内室楼的地方,按记载正是黄炎培老先生的故居。楼前有老先生的半身铜像,楼体上“黄炎培故居”匾系陈云所书。楼中有珍贵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记载黄老先生生平事迹介绍,以及黄家、沈家、宋家,包括胡适的相关介绍。

1890年宋嘉树从“巡行传道”转为“本处传道”,在川沙“内史第”沿街三间房借住,其间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相继在此诞生,直至1904年迁往虹口。宋家在这里受到了倪家亲朋好友的关心与照顾,受到了川沙城内左邻右舍与信徒的关心和照顾。

一座看似普通的江南小别院,充其量就是为他人提供短暂过渡的出租屋,没想到却是人才辈出,几乎每一个入住此间的人,哪怕仅仅是一小段时间,也无论之前如何普通,却都有可能成为或造就影响未来的人物。胡适在这里度过了毫无影响的一年童年,风云宋氏家族中有三位在这里降生,还有其他很多很多......

仔仔细细厅堂、小阁楼无一例外的走完一遭,这座江南小宅院的占地面积并没有想象中的宽敞;夏雨洗刷后带着几分淡淡的清冷,却又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亲近、想了解;如此小小的一座江南宅院,让这里出生的近现代名人辈出?或许正是立本堂里那“求真求是”的念力,才有如此的造化启示、心源使然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