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声音》,想说爱你不容易!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看法,豆瓣上5400多人给《天赐的声音》打分,竟然有超过半数的人只给了一颗星。要知道,《好声音》连播8个年头还有4.7分,《天赐的声音》却只有3.7,作为一档拥有超豪华阵容的新播音综,这样的成绩着实有点难堪。

《好声音》的口碑持续走低,除了多年连播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还有音乐人才成长慢、优质歌手断层等因素,总体也算是情有可原。从首季7.8分跌落至上季的4.7分,《好声音》的没落已是有目共睹,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新的一年它也仍有实力卷土重来。

《好声音》面临的难题,《天赐的声音》却完全不存在,它既没有历史遗留的观感倦怠,也不需要想方设法寻求新面孔保持活力。新的音综新的玩法,一个“新”字,可以让它无所顾虑轻装简行,也可以让它天马行空肆意发挥。

然而,它最终呈现的结果呢?

流程赛制、角色设置,处处彰显着“拼凑”痕迹,从“串讲人”到“声音合伙人”,几乎每一环节都能在其他音综上找到原型。命名“天赐的声音”,侧重点本应在筛选好的嗓音,但每期节目的最终落点,却是选出一首“推荐金曲”,前后之间的矛盾,充分说明了节目定位不明晰。

因为定位紊乱,后续的演出才跑偏。唱歌的胡海泉成了主持人,做主持的张大大却成了乐评人;大量时间被“选人”环节占据,不具代表性的选歌,遮掩了多数歌手的真正实力:萨顶顶被质疑,王晰说唱成槽点。王力宏领衔的四位常驻合伙人嬉笑逗乐成了节目卖点,乐评人个性化的评论造就了最有“价值”的话题。

每一个登台的歌手都是“一轮游”,或褒或贬都不会延伸到舞台之外;煞费苦心得来的“推荐金曲”,最终也石沉大海,看不到后续意义所在。打着“声音”情怀牌的真人秀,最终变成了二流竞技赛场和“撕逼”综艺的混搭。

论歌手数量,《天赐的声音》毫不逊色任何音综,但除了歌手本身带来的关注外,它的核心吸引力却始终没有形成。娱乐大众能带来欢笑,专注音乐能引领行业,《天赐的声音》到底要做什么、它最终要呈现的价值又是什么,几期节目过后,我们仍不能得出结论。

随着网络和媒体发展,音乐综艺百花齐放,内容、形式同质化本不可避免,但《天赐》的声音却缺少了太多诚意。与《歌手》相比,它不够精致与专业;同《我们的歌》相比,它又少了真诚与温度。你或许可以说它稚嫩,但它身后又有着省级卫视平台和专业的打造团队,更有实力请来近百位明星歌手共聚一堂。

面对形式多样的音综,观众的眼光和口味也在变得刁钻,浙江卫视重金打造《天赐》,却是对观众和市场的反复试探。话题或许可以带来高收视,但没有优质音乐和看点的产出,也就不会培养出忠诚的听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