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每当这首《敢问路在何方》想起的时候,心中满满的回忆感油然而生,《西游记》慢慢的画面感扑面而来。

唐僧骑在白龙马上,孙悟空双手把金箍棒搭在肩膀上,猪八戒牵着白龙马,沙和尚挑着担子,多么熟悉的画面和场景,多么温馨的画面,小时候觉得沙和尚是最后收的徒弟,挑担这种体力活,他来干正合适,也符合沙僧木讷少言的性格。

长大后看了原著才知道原来挑担的意志都是猪八戒,最后连如来佛祖都说“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个净坛使者”,可见八戒这一路挑担可没少出力气。

这幅担子从出长安就一直跟随着取经路,自始至终都是取经团队不可缺少的东西,那这担子里究竟放了些什么东西,为什么沙和尚最后来的这担子没有落在他身上呢?

(01) 好色的后果很严重

取经的行李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物件,在灭法国师徒四人为躲避搜捕,隐藏身份,不得已躲进了寡妇客栈的一个大柜子里睡觉,这可要了命了,天气炎热地方拥挤又不透风,就这么小的地方,唐僧都坚持要把行李也拖进来,足见这个行李有多重要。

这个行李自从唐僧从长安出发,就一直跟着唐僧,起初只是两个 包袱,由唐僧最初的两名侍者背着,后来离开大唐境内,侍者就被熊山君给吃掉了,唐僧只好把包袱放在马上,这应该是短暂的由唐僧照看行李的日子。

此后唐僧尽管认为行李很重要,但再也没有亲自照看过行李,因为从他接受孙悟空开始,他就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领导,包袱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唐僧收了悟空之后,包袱自然是由孙悟空来背,但很快,这两个包袱就变成了一担行李,孙悟空自然也就成了最初那个挑担的人。

之后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无论从资历还是从个性上来讲,这担子都会由猪八戒来挑,毕竟大师兄怎么会干这种重活呢。

但流沙河收了沙和尚之后,奇怪的是担子并没有由此转移到沙和尚的手上,而是继续由猪八戒来挑担,对此猪八戒曾明确表示过不满,孙悟空则是毫不留情的怼了回去。

猪八戒抱怨着说道:“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

这话明显就是在暗示孙悟空挑担子的活该分给沙僧了,此时取经四人组唐僧已经不管这种小事了,都是孙悟空说了算,但孙悟空的回答显然很逗比。

“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哪知多重?”,八戒抱怨说行李中,悟空直接来了一句,自从有了你们这两个师弟,我早就不知道这担子的轻重了

猪八戒退一步说:“我晓得你尊性高傲,定不肯挑行李,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叫它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

猪八戒看着憨憨傻傻,其实说话还是很精明的,他知道孙悟空是绝不可能挑担子的,那让白龙马分担点总可以吧,孙悟空明确说,你莫攀它,拒绝了猪八戒的请求。

本来这挑担的活,沙僧也是可以做一点的,但因为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让猪八戒没了选择,再也不敢挑肥拣瘦,只能一心一意来挑担,这件事就是著名的四圣试禅心事件。

取经路漫漫,最难的不是妖怪,而是心中的欲望,四位菩萨不放心,决定试一试唐僧师徒,幻化了一座庄园,有三个魅力的女儿和一个半老徐娘的妈妈,唐僧师徒一到就说要招上门女婿,四个人也就猪八戒上了当。

电视剧里猪八戒蒙头去摸真真爱爱怜怜的画面也是非常的有喜感,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一看,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也并不是在什么庄园,而是在荒山野岭,猪八戒没有通过考验,被吊在树上了一个晚上。

按理说这考验失败,猪八戒应该被驱逐出取经队伍,无法完成自己的救赎,但是取经四人组的领导唐僧却把猪八戒给保了下来,明确表态:

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蒙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

猪八戒赶紧就坡下驴,赶紧表示自己的忏悔:

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

这猪八戒在这儿都明确表示了自己就是累死,那这挑担的活从此也就一直跟着猪八戒,直到灵山取得真经。

但是这担子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会让唐僧如此重视,表示猪八戒挑行李还是可以的,让一个本领高强的天蓬元帅挑行李,本身就能说明这行李的重要性。

(02)唐僧的身份证

现代我们都知道,出门在外要带身份证,唐僧取经也是一样,你要是没有身份证很多地方你都过不去,而唐僧的身份证这么重要的东西,显然就是放在担子里面的。

这个行李到底有什么东西,挑担的八戒做过总结:

“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扁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

在八戒眼里,这些东西是构成行李的主要部分,尤其是这九环锡杖,是观音赐给唐僧的宝物,相比一定不轻,通天河那一次,猪八戒把怕唐僧滑到,把九环锡杖拿出来让唐僧当个扶手,结果还被孙悟空说他是偷奸耍滑,减轻这担子的重量。

担子里的东西明显都是日常的必须品,偶尔还有会写钱和宝物,在鹰愁涧唐僧就曾让悟空打开包袱,取出大唐的几文钱钞送给渔翁。

后面还有几处类似的情节,说明包袱里不但有日用品,应该还有不多的钱财,偶然还会有八戒所说的日消货,也就是别人送的吃的东西,这东西八戒挑着最开心,不但做饭的时候能吃,而且还越是越轻,凄然是八戒最开心的。

但这些都完全不是唐僧所关心的,作为取经团队的领导,唐僧最关心的是整个团队的身份问题,你要是没了身份,那你取经就是黑户,到了也没有。

所以不管担子里有多少东西,是重是轻,这些唐僧根本就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担子里面的两样东西,一样是通关文牒,一样是锦襕袈裟。

这两样东西都是取经团队的身份证,作用还不一样,通关文牒是唐太宗给唐僧的,是世俗的通行证,锦襕袈裟是菩萨给他的,是佛门的通行证。

通关文牒我们都知道,是唐僧每到一处国家都要加盖的正式印信,后来唐僧明确告诉唐太宗列举的有这些:

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又有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

这个西行十万里,很可能也不止这些,唐僧也只是说了其中重要的,足见这个通关文牒的重要性,但就这唐僧还漏了最重要的一处,当然他不是有意的,但这一处对于整个取经团队来说才是最最重要的一关,这就是如来这里。

最后在西天雷音寺,唐僧拜见佛祖,“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一一看了,还递与三藏”,这说明如来佛祖也非常看重这个通关文牒,毕竟你到这个大唐传法,没有皇帝的允许可是不行的。

看到如来都如此重视这个通关文牒,唐僧这一路让猪八戒看护这个担子也是没有白费,猪八戒也因此大功一件,不是说两件宝物唐僧都很重视吗,另外一件呢?

(03) 宝物的作用

这锦襕袈裟作为佛门的信物,肯定是要出示的,这个比较简单,因为唐僧直接穿到了身上,这宝物各种神奇的功能,本来就是佛祖让菩萨拿给唐僧作为信物的,此时都穿在身上了,西天诸佛肯定一看便知真假,所以这件信物也算是出示过了。

唐僧对这件宝物的态度也是有很大转变的,在观音禅院那里,唐僧是把这袈裟包的严严实实的,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一般不轻易把袈裟示人。

孙悟空猴急,说我们也有宝贝展示了袈裟,结果遭遇了祸害,唐僧为此还狠狠批评了孙悟空,但是后来的章节表明,唐僧每到重要场合,都要非常隆重的穿上这件袈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早期唐僧对袈裟要用“两层油纸裹定”,放在行李包袱内,生怕别人看到,如在宝象国朝廷倒换文牒的时候,唐僧似乎就没有想到要穿锦襕袈裟,这些都是前期的表现,但是在宝林寺那一次,唐僧开始转变了对袈裟的态度。

宝林寺僧官见“三藏光着一个头,穿一领二十五条达摩衣,足下登一双拖泥带水的达公鞋”,“看他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多是云游方上僧”,“油嘴滑舌”,毫不客气地把唐僧赶出门外,这件事很让唐僧这个自幼出家的高僧受刺激,从此他算是明白了世人总说,“佛是金装,人是衣装”的道理。

从此之后,唐僧对待这件宝物锦襕袈裟的态度就是能穿则穿,在重要场合,他就要披自己的锦襕袈裟,注重威仪,尤其是和当地国家交换通关文牒的时候,唐僧一定要把锦襕袈裟穿上,以此来彰显取经的合法性,毕竟这袈裟名义上是唐太宗送给唐三藏的,属于佛教世俗的双重身份证明。

在车迟国,国王宠信道教,唐僧要去朝廷倒换关文,特意披了锦襕袈裟,让大徒弟带上通关文牒,二徒弟拿着锡杖,三徒弟捧着钵盂,列队前往。

去女儿国朝廷见驾,国王问哪个是唐僧,太师指点:“那驿门外香案前穿襕衣者便是”,这样事情还有很多,锦襕袈裟一直充当这重要场合,唐僧表明身份的重要凭证,不用的时候就让猪八戒挑着。

猪八戒觉得这是担子里最轻的东西了,但作为领导的唐僧可不这么想,在他心里,通关文牒和锦襕袈裟才是这个取经路上“最重”的行李。

当然取经队伍临时有工作调整的时候,担子偶尔也会有沙僧来挑,比如孙悟空出走的时候,或者孙悟空和猪八戒一起去打妖怪的时候,挑担子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沙僧的身上。

取经四人组的配合还是非常默契的,尤其是唐僧,经常表现出来对行李的异常重视,猪八戒打退堂鼓的时候,动不动说分行李,但是他心目中行李里重要的东西和唐僧眼中重要的东西肯定不一样,这就是高度和角度不同带来的对于同一件东西,完全不同的感受。

禅定时刻:西天取经是猪八戒一直负责挑行李的工作,这个工作很重要,但是作为领导的唐僧和作为员工的猪八戒,对于同一件东西的认识则是完全不一样的。

猪八戒懵懵懂懂的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封赏,这就是一个好员工。至于说,他是否能和唐僧理解的一样,这个不重要,毕竟所站的高度角度不一样,不能强求员工和领导有一样的想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