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世界各国对抗新冠疫情的战争中,运输机尤其中国的运-20和俄罗斯的安-124以及伊尔-76等战略运输机在运输医疗物资,运送医疗人员等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十分引人瞩目,战略运输机大航程、高负载在现代空中运输中的优势,和对于一个大国战略空军的必要性亦因为此次疫情再次得到证明。而说到战略运输机,就不得不谈谈当今战略运输机行列中的奇葩或者说是战略运输机俱乐部的"耻辱",曾号称亚洲第一大运的日本C-2战略运输机。

C-1运输机

伴随着日本独立建设现代化军事力量,摆脱对美国军事依赖,以及和中国军事建设保持同步的思想,日本空中自卫队于本世纪初开始从国内外审查招标一款现代大型运输机,以替代其正在使用的基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的C-130战术运输机和20世纪70年代川崎重工研制的C-1战术运输机。在对当时国外的美国C-17、C-130J"超级大力神"、欧洲的A400M进行审查后,日本最终决定发展适合日本国情需求的国产先进中程大型运输机,该项目由曾研制出C-1的川崎重工负责,项目代号C-X。

川崎重工保守起见,在C-X项目研发阶段,大量应用理念和结构设计都已经十分成熟的技术,比如,悬臂后掠上单翼、传统T型尾翼、坚固宽大的管状机身、结构强化的多轮主起落架等现代运输机都在采用的设计和结构。而且,考虑到当时日本尚不具备自行研制开发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条件,川崎重工选择直接从美国引进通用电气公司的CF-6-80C2K1F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动力澎湃技术先进,其前型曾被安装在C-5"银河"战略运输机上,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涡扇发动机之一,仅2台发动机就可以为C-2运输机提供高达532 kN的推力,2台CF-6-80C2K1F涡扇发动机以短舱的形式被吊装在C-2运输机的机翼下。

由于采取大量成熟技术和产品,C-X项目原型机进展速度极快,C-X项目很快就改名为XC-2,原型机随后于2010年1月26日完成首飞,量产机在2016年以C-2为正式名称完成了首架交付,至此,C-2前后历时15年的研制发展历程宣告结束。值得注意,为了更好的管理项目成本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研发红利,川崎重工将C-2运输机与另一款川崎产品,日本海自的P-1反潜巡逻机放在一同开发,这种举措极大的降低了C-2的研发成本,使得140吨重的C-2大型运输机的研发费用仅有28亿美元。

大量结构和设计都是已经验证应用多年的成熟技术,发动机也是可靠的通用电气美国"心",外加上日本的工匠精神和精湛的工艺,如此环境下研发生产C-2运输机貌似很难与战略运输机里"奇葩"和"耻辱"联系到一起,这里,就要说下C-2的数值表现了。C-2运输机虽然使用大量成熟技术和结构,但是在使用理念上,日本空自的对C-2运输机的要求却十分"怪异"。日本空自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战争中,日本的西南岛屿和东北方向的北海道地区的机场跑道可能会被破坏,因此,日本空自十分重视C-2运输机的短距起降能力和支援速度,前者指标已经通过结构设计获得。而后者,除了超临界机翼技术的应用,对整机结构的减重和对飞机最大载重限制也是日本C-2获得高速特征的的主要手段。

最终,C-2运输机最大飞行速度917KM/小时,最大巡航速度890KM/小时,相对的,C-17最大飞行速度只有830KM/小时,伊尔-76只有800KM/小时,C-2速度优势明显。然而,被"削"薄的机身代价却是导致C-2运输机的结构强度大幅度下降,尽管C-2运输机的发动机可能是世界最先进的,2台发动机的推力也超过我国运-20运输机4台发动机的推力。但是,也只是大马拉小车,机身结构强度的不足导致C-2负重上限大幅下降,实际运载能力只有30吨左右,体型与运-20十分接近的该机,运力却大约只有运-20一半,C-2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战略运输机史上的耻辱。

C-2运输机一昧的追求高速和短距起降性能,却牺牲了运输机最重要的负载指标,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讽刺的是,日本甚至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之后对C-2运输机的机身结构进行了加强,使C-2的最大负重能力得以接近40吨,不过,十分搞笑,在对机身结构进行了强化后,C-2运输机的高速优势也因此荡然无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