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咨询的宝妈问我,有人说“儿童重疾险带身故责任你就被坑了”这样的观点是真的吗?保险配置的思路没有好坏之分,主要看是不是根据消费者需求量身定制。看完这篇文章,让你明明白白选择消费型保险。

先看什么是消费型重疾险

消费型重疾险没有统一的规定,我通常把保险合同无限接近期满时保单现金价值接近0的产品叫消费型保险,不带身故责任的少儿重疾险就是消费型重疾险的一种。

“儿童重疾险带身故责任就被坑了”是真的吗

注意:我这里讨论的儿童重疾险保险期间是终身。

认为被坑理由一:18岁前身故不赔保额

有些人认为,即便买的是带身故赔保额的重疾险,未成年人身故也不能赔保额,只能赔保费或保费乘以相应倍数。

我的观点:

就保障来看,我支持未成年人身故赔更多的少儿重疾险,而不是支持你选不带身故责任的少儿重疾险。

说来很残酷,建议选带身故的理由很现实:

难道没有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的情况?

难道未成年人死亡,家长不用花钱料理后事?

难道父母一手带大的孩子走了,不应该有经济上的补偿?

认为被坑的理由二:少儿重疾险中重疾赔了,身故不能再赔

赔了重疾也不影响再赔身故的产品,这种产品保险责任肯定对我们消费者有利。

我的观点:

1.历年重疾险市场上,先赔了重疾,身故还能按照和赔重疾一样额度来赔的重疾险凤毛菱角,这种保险同比之下贵很多。

2.我们可以配置重疾赔了以后不影响身故理赔的组合方案,单独买消费型重疾险和寿险即可,主要是价格上我们能接受吗?

比如0岁男孩,50万重疾险,重疾后身故能不能再赔的对比:

重疾后可再赔身故的组合方案:(消费型重疾险:3140/年*20年)+(寿险:3150元/年*20年)=6290元/年*20年

重疾后不赔身故的重疾险:4560元/年*20年

两者费用相差1730元,多了37.9%,能接受费用就可以分开买。

认为被坑的理由三:未成年人买身故没有用

这是观点鼓吹者认为被坑的最重要理由,他们说身故责任是应对经济责任的,未成年的儿童有什么经济责任?

我的观点:

我赞同上面这个说法中的知识点,未成年人没有经济责任。

有没有经济责任是我们选择是否要带身故产品的直接因素,但是有没有身故责任的间接影响也应该让我们消费者清楚。

有没有身故责任的间接影响:

1.让保费不白交

不带身故责任、保一辈子少儿重疾险,如果这辈子没有确诊合同约定的那些疾病,首先要恭喜你一辈子健健康康,但是这份保险所有已交保费相当于为保险公司做贡献。

如果带身故赔保额、保一辈子的少儿重疾险,即便一辈子没生病,成年后人走了,也可以为受益人留下我们买的保额,不是保费。

2.让保险更保险

我们的重疾险只要达到合同约定那几十或几百种病的具体要求,就能赔相应的保额。

我目前在保险行业第6年,有5起涉及申请轻症或重疾的理赔。

1个案子理赔申请中;

2个案子已理赔;

2个案子未理赔;

2次没赔下来的疾病分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疾)和视力严重受损(轻症),被保人都是未成年人。

因为没有达到理赔要求不赔,我们会不会认为保险是不是骗人的?

轻症的理赔条件都没达到,我们会不会质疑继续买保险的意义?

我的这2起未理赔下来的客户,也曾向我质疑、抱怨过保险,但随后每年缴费都非常积极。问其原因,他们表示孩子这么小,总不能把这份保险停了。我想积极缴费的原因也不排除他们买的保险有这个功能,即便达不到疾病理赔条件,未成年人走了赔保费,成年时走了赔保额。

3. 让家庭更和睦

现实中,面对飞来横祸,我们不惜散尽家财也要保家人健康。倘若子女有什么不测,我们为人父母一定不计代价去争取,如果子女成家以后,枕边人能不能像我们一样爱护他们?如果不确定,我建议你买重疾保险选择身故也能赔保额的产品。为什么?因为即便生的病不在重疾险保障范围,甚至就算医生说这个病治疗以后不一定可以正常生活或工作,Ta也义无反顾的为我们的孩子争取治疗,因为我们买的保险有一道最后的屏障,人走了也能赔保额。

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可以买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观点你都不介意,那就买消费性重疾险;

如果你的预算确实有限,建议你先选消费型重疾险,未来条件允许再补充带身故的重疾险也未尝不可。

理念无对错,关键是我们消费者能清清楚楚了解风险,明明白白购买保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