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圭璋老师正开始在黑板上写着那首很有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不知为什么,他的背影里有一种落寞和孤独,大家静悄悄的,只听见粉笔和黑板摩擦的声音。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这首词,众所周知,是苏轼有名的悼亡之词。梦里相见,梦醒绝望,一生一死,天人永隔。唯有情绵绵不绝,沉痛无奈。中年丧偶,人生三悲之一。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余生即使有了新人,也自会留一段不与人说的回忆,“不思量,自难忘”!

坐在下面的学生,只看唐老师手在发颤发抖,无力书写下去!他喃喃念出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两行泪就夺眶而出,叹道:“苦啊,苦啊!”满座弟子无不动容落泪。

这是郦波老师说他的老师所讲的一件事,这也是唐圭璋唐老,一辈子没能走出的那份“难忘”。一首词,写的人和读的人,在某一个时刻,心意相通,泪满衣襟。

苏轼心中的难忘是王弗。两个人的相识,据说是从心有灵犀的聪慧开始,从为一处清泉起名“唤鱼池”的巧合而起,拥有了一段婚姻。年方十六的王弗不仅贤良淑德,孝敬长辈,而且对苏轼的仕途极有影响。

她能在苏轼读书疲倦忘了词句的时候,一边忙着手上的事情,一边淡淡地三言两语提醒着他;她有慧眼识人的聪慧,早一步断定那个苏轼的好友不可靠。她能在苏轼得意忘形的时候,寥寥数语就给他一点惊醒,一份透彻!

她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知音,他的良师和益友。可惜,琴瑟和谐的日子却那么短暂,王弗二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这对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

于是,在那个深夜,或者是在无数个深夜,苏轼又见到了妻子,梦到她“小轩窗,正梳妆”可惜两人只能“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鲁迅说:“悲剧,就在于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苏轼和王弗的幸福如此,唐圭璋和尹孝曾的爱情也如此。

唐圭璋被尊为一代词宗,也被称为“一代情圣”可是,这个称号的背后是幸福的毁灭。他自幼身世孤苦,七岁失父,十一岁又失去母亲。人生孤寂路途中,幸得与尹孝曾成亲,这位尹家花园的大小姐,聪慧过人,贤惠有加,给了唐圭璋一个温暖的家。

可谁料到,美好的日子总是走得太匆匆!1937年2月10日,正是丙子鼠年的除夕夜,尹孝曾不幸因病逝世!生命再一次让他承受着生离死别。

他常常一个人,教书之余就到妻子坟前坐一坐,揣几个馒头或烧饼,带一支箫,用箫声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有时就默默地坐着,说一会话,读一本书,仿佛两人对坐,从未分离。

梦中,他和她一起仍在自己的家院中乘凉。他吹箫,她轻唱,膝前有孩子缠绕。偶尔有流星划过,流萤飞过,而我的眼中,美好只在于你。可谁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那些思念的日子啊,一定有无数的梦境涌上心头,可是,无数次梦醒后,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冷寂的床上,有时还在冰冷的坟茔。

妻子去世时,他三十六岁,却终生未娶,一生坎坷,唯情意之重,令人钦佩!

人生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中年丧偶。爱的人走了,自己的世界就完了。即使洒脱如苏轼,生命里再迎来王闰之,王朝云,可对王弗的思念也会不期而至,痛彻心扉!即使深情如唐圭璋,也会在某一个时间,感觉前事恍惚,不知身在何处的孤独和难以承受的痛。

然而,人不能总活在过去,要尝试擦干眼泪,重新去品尝生命的快乐。孤独是一杯毒酒,从外界向内心侵蚀,一定要战胜它。罗姆说:“人之最根本的需要是克服分离,挣脱其孤独的牢狱。”

要学会适应眼前的困境,学会坦然面对人生的这道坎。正如苏轼那般,经历丧妻之痛,经历牢狱之苦,经历一再贬谪之伤。他可以东坡开荒,一手种田一首写词。六十多岁被贬谪儋州,据说这是比满门抄斩仅罪轻一等的处罚。他仍然办学堂,介学风,活出自己的一份风采。也许,他的诗词文章,他的美食探寻,他的文化传播,他的长堤春晓,都是他走出孤独的足迹。

有些人走了,却久久留在活着的人的思念里,有的人离开了,却仿佛还在身边。世间最美的爱情,就是不离不弃之后还有刻骨的思念,在每个斗转星移的日子里,想你念你千遍万遍。

读你千万也不厌倦,想你万千却不得。既苦又甜的生活里,情字最难安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