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这是路遥最喜欢的作家柳青的话,路遥把它放在自己作品《人生》的首页,他把这句话奉为经典。路遥是个有着明确目标感的人,目标一旦定下,他就会全力以赴地一步一步去努力。

图 | 路遥

出清涧,到延川的大伯家应该是路遥人生道路上关键的第一步。后来很多人都把这一次的离开视为路遥被迫而为之,其实这无奈里面也不乏路遥的主动配合。

路遥1949年12月出生于陕西清涧县。那时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三个月。国家历经多年战乱,百废待兴。作为革命老区的陕北,老百姓普遍生活极度困难。路遥家也不例外。家里孩子又多,路遥下面还有七个弟妹。一大家人吃饭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去读书了。

为了能读书,父母决定把七岁的路遥过继给一百六七十华里外的大伯王玉德家。早年响应边区政府号召,移民到延川县的大伯和大妈一直没有生育。

于是,在1957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父亲王玉宽带上路遥去大伯家。母亲马芝兰特地做了一双新鞋让儿子穿上。没想到路遥穿上这双新鞋没走多远,脚就被磨得起了水泡,后来,他干脆脱下新鞋,赤脚跟在父亲后面。

父子俩徒步走了两天,才到达郭家沟村的大伯家里。第一次出远门的路遥就径直徒步走了一百多华里。这一次步行至延川大伯家的经历,是路遥一生中的痛。

这时的路遥已七周岁了,已隐约有自己的想法了。家里八个孩子,完全靠父母在地里刨食吃,作为长子的他在四五岁时已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和照顾弟妹。生活的艰辛让这个小男孩过早地体会了人间疾苦——“三四岁你就看清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

图 | 路遥的父母和弟弟妹妹

但是路遥最大的痛苦不是来自生活上的窘迫,而是不能读书。

这次路遥被过继给延川的大伯,既有父母不得已的苦衷,其实也有路遥自己的默认在推波助澜。到大伯家能读书,对于极度渴望能改变自己命运的路遥来说,是一次命运的转机。

生母马芝兰曾说过,小时候的路遥是个人精,就没让她操过什么心。就是这么个精灵的孩子,如果他真心不愿去大伯家,谁又能把他逼出去呢?即使真把他骗去了,他若是不乐意,又怎会老老实实地留在大伯家呢?

路遥在《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里也提到这段回忆:

“我知道,父亲是要我掷在这里,但我假装不知道,等待着这一天。那天,他跟我说,他要上集去,下午就回来,明天咱们再一起回老家去。我知道,他是要悄悄溜走。我一早起来,趁家里人都不知道,我躲在村里一棵老树背后,眼看着我父亲,踏着朦胧的晨雾,夹个包袱,像小偷似的从村子里溜出来,过了大河,上了公路,走了。这时候,我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喊一声冲下去,死活要跟我父亲回去——我那时才七岁。……但我咬着牙忍住了。因为,我想到我已到了上学的年龄,而回家后,父亲没法供我上学。尽管泪水刷刷地流下来,但我咬着牙,没跟父亲走……”

这段经历也看出七岁的路遥有着超越年龄的坚韧和成熟,因生活所迫,拼命压抑自己感情的超强自制力。

路遥曾说过,“严酷的生存环境使我的童年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这个社会。”

现在想来,被迫离开自己的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讨生活,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多少有些残忍。

后来路遥在病危之时,仍跟身边的人提起童年的这段徒步到大伯家的经历,说到伤心处,还落了泪。

“一个人为了活下去/一辈子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呀/我要攀登顶峰的顶峰/我要再一次看看日出/我要把上帝许下的这块福地看个饱/直到眼睛看疲倦了为止”—— 易卜生《培尔·金特》

童年的这次变故,对路遥以后的人生影响深远。刚来到延川郭家沟的路遥,被村子里的一些小孩嘲笑,倔强的路遥冲上去和对方扭打在一起,并把这个男孩的头打破了。这次打架事件,给郭家村的小孩们上了一课,也让路遥出了名。

还有一次,路遥和一个大他三岁的男孩打架,被打败了。路遥不服气去找那个孩子的家长算账,但是却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于是,路遥就趴在人家的门框上嚎啕大哭,坚决不肯走。

路遥不像一般孩子那样,受了委屈,害怕就躲起来,或是回家里告诉父母让大人来出头。他不,他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永不认输。

路遥这种不轻易低头认输的个性在他以后的成长经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 | 少年时代的路遥(14岁左右)

1963年,路遥艰难地读完了小学,但是大伯无论如何不愿让路遥再去读初中了。大伯觉得自己也兑现了给弟弟的承诺,让路遥能识字、能算账,这在六十年代缺吃少穿的农村已经是很好的待遇了。

大伯打算让路遥回家帮忙做农活,过几年,再娶个媳妇,就算圆满了,也对弟弟有个交待。

但是,路遥却不同意。他经过和大伯的几次谈判,终于同意他仅参加小升初统考,为他几年的小学生涯画个句号就行了。

路遥参加了统考。结果在意料之中,成绩优异的路遥考上了延川的唯一的全日制中学——延川中学。全县有一千多名考生,延川中学只招收一百名左右的学生。路遥名列第二名。

消息传来,在郭家村引起了一阵轰动。但是,大伯王玉宽却坚如磐石,不为所动。此时的路遥心里,要读书,要走出农村的愿望却更强烈了。他思前想后,去找几个要好的同学帮忙。有同学家长出主意,让他找郭家沟村里的领导。

于是,13岁的路遥独自去找村大队书记刘俊宽。刘俊宽为人仗义,很心疼这个懂事的孩子,他出面借了两斗黑豆,让路遥拿去换成钱去交报名费。

终于,路遥经过努力,争取到了继续读书的机会,走进了延川中学的大门。

图 | 路遥(右一)和母亲及胞弟合照

如果说,七岁时,被迫远离父母,来到大伯家,是路遥半推半就地走上读书求学之路。那么这次13岁的路遥就完全有自己清晰的目标:“我要读书”,并且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身体力行去抗争。

这是路遥首次脱离大人为他设定的人生轨道,勇敢地走自己的路。也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命运自己安排。”

当同龄的孩子都还依仗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而路遥已开始披荆斩棘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应该是路遥人生路上关键的第二步,路遥靠自己的抗争和智慧取得了成功。这次的成功给了路遥极大的自信。人的自信是需要实力来支撑的,不只是嘴巴说说就凭空来了信心。路遥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量。

出身贫寒家庭的孩子往往有两个极端,一种是比较自卑,封闭自己,不愿与人有过多交往。另一种是坚韧,忍耐力超强,有极强的征服欲,愈挫愈勇。

路遥就属于后者。

物质上的贫穷并没有打垮路遥。早在路遥读城关小学时,就已是“孩子王”。路遥进入延川中学后,依旧延续他超强的人气和号召力。

路遥学习成绩好,文采出众,组织活动能力强。即使在干部子弟众多的同学中,他还是非常抢眼,深受同学们的拥戴。路遥初中期间的生活主要靠几个要好的同学接济。这种同学间的深情厚谊给路遥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路遥成名后,始终不忘热心提携帮助文学青年。初中同学海波,热爱文学,路遥后来给了他许多无私的帮助,视他为自家兄弟。他还曾帮助陕南农村作家张虹上了大学。

路遥在这些青年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深刻明白那些深陷泥沼的年轻人多么需要有人能拉一把。

图 | 1969年路遥20岁照片

路遥初中毕业后,因为那场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已经考上中专的却他没能继续学业。全国的大中专院校都停课了,意气风发的路遥遭受了命运的再一次撞击。

但是,路遥是不会轻易屈服命运的捉弄,他依旧四处寻找突围的机会。

因路遥在文学上崭露出的突出才华,在经过一番周折后,他被抽调到县通讯组搞创作。

成功需要机遇,而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路遥就属于那个有准备的人。

1973年,全国大学恢复招生。这时的路遥已是延川县的名人,他已是县办刊物《山花》骨干分子,还被《人民日报》和《陕西日报》点名表扬过。

于是,路遥顺理成章地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被推荐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延川县领导为了路遥上大学,煞费苦心,来回奔波数次。

路遥终于跳出“农门”上大学,迈出了人生至关重要的第三步。

图 | 大學三年級的路遙(左上)

路遥13岁时为了读初中进行的抗争,那还是懵懂少年对读书的本能热爱而迈出的关键的一步。那么这一次能被推荐上大学,则是成年的路遥的精心铺垫,外加机遇。

路遥在这时期展示的文学才华,不仅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还进一步带来了上大学的机遇。这些对当时年轻的路遥都是极大的鼓舞。

在此鼓励下,路遥坚定了进入文学殿堂的决心,他愿付出全部的热忱来为缪斯女神高歌。

进入大学后的路遥,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开始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引起了省文坛一些大型刊物的注意。

也因此,路遥得以有幸被邀请参加《陕西文艺》编辑部召开的创作者座谈会。就是在这次座谈会上,路遥结识了 一批文坛作家,其中就有《陕西文艺》的知名编辑董墨和北京知青叶咏梅。这些人对路遥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深远。

董墨发现这个年轻人才思敏捷,很有文学潜力,就推荐路遥来杂志社实习帮忙看稿。这自然是路遥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于是,路遥就来到《陕西文艺》编辑部实习。这次长达一年的实习经历,不仅使路遥开阔眼界获益匪浅,还为路遥以后的工作分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学毕业后,路遥顺利地被分配到《陕西文艺》编辑部工作,能留在省会进入省级单位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向往。

要知道,在那时分配工作的原则是“那里来回那里去”。据说《陕西文艺》编辑部两个主编亲自到延安大学去要路遥,学校领导才网开一面同意了路遥的“特事特办”。

路遥后来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广播剧,《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均有叶咏梅的努力。

路遥上大学后的道路相对来说顺风顺水,一路都有贵人相助。这一切的获得与路遥的天赋和勤奋外加机遇分不开的。

路遥童年至青年走的这几步,意义非凡,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环环相扣。

这个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敏感又自尊。从黄土地一路走来的路遥明白,自己出身底层,要想做出非凡的成就,就要付出比常人多数倍的努力,要做出常人不能想象的牺牲。他要用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己确实不负众望。

而路遥也确实做到了。

路遥的作品《人生》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又被改编成电影在全国公映,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一切,把这个从黄土高原走来的年轻人推到了全国人民面前。路遥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

应该说,《人生》带给路遥的巨大荣誉光环,也是路遥需要的。他曾说过,“并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一位作家的作品能被社会和读者认可,那是作家无上的荣耀。

但是路遥又是位非常理智的人。在经过世俗的喜悦狂欢过后,他感到了沉重。当时甚至有人预言,《人生》是路遥不可逾越的顶峰。而路遥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自己的顶点到了吗?

图 | 左起_白描、路遥、贾平凹、和谷(1985年郑文华摄)

《人生》走红时,路遥才三十多岁,正处于风华正茂时期,他怎么能躺在温柔乡里享受余生呢?这对于有着远大抱负的路遥来说,是绝不能接受的。

“人生不仅要战胜失败,还要超越胜利”这是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写的一句话,反映了他要挑战自己的决心。

于是在经过无数个焦虑失眠的夜晚后,路遥渐渐有了清晰的目标,他要创作一部史诗式的长篇小说。

目标明确后,路遥就以战斗者的姿态投入了《平凡的世界》创作工作当中。先是三年的筹备工作,深入基层煤矿、大学、田间地头,四处搜集素材。他还列了一个读长篇小说的表格,计划读一百五十部小说。为了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路遥还翻阅了十年间的大量报纸,因为工作量太大了,他的手指头都被磨出了毛细血管,只好改用手的后掌继续翻阅。

历时三年的准备工作完成后,路遥又开始了三年的文字创作过程。

“在整个六年的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难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我目击了一位作家的整个创作过程。我从路遥身上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当的。那种超过了牛马般的生活,不要说一般人,就连‘二般人’也不要随便去踩那个要人命的雷区。”

这是路遥的弟弟王天乐在路遥去世后写的怀念文章里的一段话。对于路遥用生命为代价去攀登下一个人生的顶峰,作为弟弟的他既理解路遥的雄心壮志,同时又为他的身体担忧。

六年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平凡的世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路遥又一次走到公众视野中,只是这一次他的身体却再也撑不住了。

路遥病倒了。

那个生性要强不轻易低头的路遥病倒了。

同时被曝出来的还有,路遥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路遥很少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婚姻。就连路遥的挚友海波都不知道路遥的婚姻亮起了红灯。

1992年初,路遥的妻子林达又一次提出了离婚。其实在这之前,林达就多次要求离婚,只是路遥一直不同意,他担心影响女儿。由于路遥夫妻两个对外都保持沉默,所以只有路遥身边少数几个人知道他们夫妻早已形同陌路。

这对经过七八年爱情长跑的情侣,当初跨越门第阶层的重重障碍结合在一起,最终还是抵不过柴米油盐的琐碎。

路遥的弟弟王天乐曾披露过,说在离婚一事上他不怪嫂子林达,做个作家的妻子太不容易了。

其实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完稿时的1987年,路遥的身体就出现了严重问题,他吐血了。

王天乐赶到路遥身边,劝路遥放下一切治病休息,还劝他离婚。“我认为,让路遥还是先离婚,再不要维持那个有名无实的家庭了。找一个陕北女孩,不识字最好,专门做饭,照顾他的生活。结果是因为他的女儿路远的问题,路遥又一次放弃了这次生存的机会。”

路遥爱女儿那是出了名的,女儿就是他的命。路遥对女儿的有求必应、无原则的爱,其实也是对爱情失望的情感转移。

图 | 路遥抱着女儿路远

路遥不愿意离婚,既有对女儿的爱护,也是顾忌自己的面子,担心带来负面影响。对于弟弟的提议,“找个不识字的陕北女子”,心性极高的路遥恐怕也是从内心里接受不了的。他虽然急需一个人来照顾生活,但是他需要的伴侣也是要有精神层面的彼此欣赏和认同,而不仅仅只是个生活保姆。

这从路遥的作品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中可见一斑。

虽然路遥的婚姻没有经营好,失败了。但是若让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选择黄亚萍,而不会选择刘巧珍。路遥是个有征服欲的男人,他喜欢有挑战的生活。这也许就是宿命。

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使路遥不再坚持名存实亡的婚姻。1992年6月,路遥同意与林达协议离婚。

图 | 路遥与妻子林达

这对曾经被人羡慕的爱侣因何会走到离婚这一步,因为两个当事人的沉默,外人无从得知。林达在路遥去世后,备受指责,说她在路遥病重之时还要离婚。但是,林达却一直保持沉默,不辩解,不辟谣。

路遥和林达都是很有个性的人,两人对婚姻破裂一事不约而同的沉默,也是给彼此最好的体面和尊重。

婚姻彻底破裂的路遥,备受打击。他想回故乡,回陕北去,向死而生,放松灵魂。

1992年8月6日,路遥回到了故乡延安,他是被人搀扶着下的火车。当晚,路遥就病倒在延安宾馆。在众人的劝说下,路遥住进了延安人民医院。朋友曹谷溪去看望路遥,路遥大哭:“我的病,你不知道,很严重,这一回怕是不行了……”

一生强悍的路遥也只有在最熟悉的朋友面前,才显露出自己的脆弱。再坚强的人在死亡面前都会有恐惧和脆弱的时候。何况正值英年的路遥呢!

因路遥病情危重,9月5日,路遥转院回西安西京医院治疗。陕西省领导指示,想尽一切办法救治路遥。

但是路遥的病情拖得太久了,现代医学在凶残的病魔面前也回天乏力。

1992年11月17日晨8时20分,路遥的人生永远定格在这一刻。就在前一天,路遥还对看望他的作协领导说:“生活太残酷了,我一定要站起来……”

但是,命运这一次没有再给路遥站起来的机会。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的这个平凡的世界。

“作家的生命长度是由其作品来决定的。”单就生命的经历而言,路遥是短暂的,但是路遥在其短暂的生命里,用惊人的毅力和牛马般的劳动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路遥是和平年代的传奇,他实现了自己年少时要成就一番伟业的梦想。

路遥,不负此生!

路遥留下的百万字的巨著《平凡的世界》,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奋勇向前、自强不息。就像作家高建群所说的:“给一切卑微的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光亮,他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可以走多远。”

文 | 南国雨落

荐书——路遥巨作《平凡的世界》

深入了解路遥短暂传奇的一生,在人生道路懂得权衡与思考。

点击下方『商品卡片』即可阅览【荐书】信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