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本文由麻辣讀史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蒙氏家族,世代爲將

蒙家在秦國的發跡史要從蒙驁說起,蒙驁原是齊國人,秦昭襄王時期從齊國西入秦。是秦國一名猛將,先攻取韓國的成皋、滎陽二城而設置三川郡,再打下了趙國的三十七城,韓國十三城,多次打敗魏兵,共攻克七十餘城。爲自己的蒙氏家族在秦國的立足開創了非常好的基礎,之後其子蒙武也是秦國的一名良將。而蒙恬就是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家,不例外,他也是當將軍的命。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霸業中,蒙恬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爲秦國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因此秦始皇對蒙氏家族十分器重信任。

北伐匈奴,戰無不克

等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派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蒙恬不辱使命,在黃河之濱,與匈奴展開對決,由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蒙恬自小便熟讀兵書,胸懷大志,立志衝鋒陷陣,報效祖國。再加上天資聰穎,因此有很高的軍事指揮才能。

在北伐匈奴的戰役中,蒙恬率領的秦軍勢如破竹,擊退匈奴700餘里,再之後的在十幾年內,匈奴都不敢再犯。而後蒙恬率重兵駐紮在上郡。在對戰匈奴的戰役中雖然勝利了卻沒有掉以輕心,爲了加強河套地區的防護,他吸取戰國時期佔據險峻地勢進行防禦的經驗,從榆中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塞,連接燕、趙、秦5000餘里舊長城,據陽山逶迤而北。並修築北起九原、南至雲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

屯兵上郡,護衛扶蘇

作爲秦始皇最爲信任的蒙氏家族成員,秦始皇也打算將他留給自己的繼承人扶蘇。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其名字出自詩經《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扶蘇乃繁盛的樹木,可見秦始皇對其給予厚望。然國家初定,秦始皇以雷霆手段鎮壓不服的六國遺民,因此被儒生詬病,直指秦始皇暴戾,引得始皇大怒,下令坑殺儒生,史稱焚書坑儒。

扶蘇受儒家薰陶,爲人剛毅勇武,有仁心,政見卓越,對於父親焚書坑儒的舉措不滿。多次上書勸諫秦始皇,言明如今天下剛剛安定,百姓還未教化,儒生效法孔子言論並無大錯。而陛下卻以殘酷的刑法處置他們,定然會引發天下動盪,還請陛下三思。結果秦始皇非但不聽勸還把扶蘇貶去上郡監督蒙恬的軍隊,協助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匈奴。

說是貶不如說是歷練,要知道,秦國往上數幾代君主都是經歷流亡過來的,秦孝公就不必說了,那時的秦國困頓不堪,常受他國欺辱。而後,商鞅變法,秦惠文王因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被商鞅流放,秦昭襄王早年在燕國做人質,秦始皇和秦莊襄王都在趙國當過質子。而扶蘇自然也是需要歷練,秦始皇將扶蘇派到上郡,上郡是什麼地方,那是蒙恬所在的地方,當時蒙恬手握30萬重兵,而且還全都是秦國最精銳的部隊,這樣看,扶蘇真的是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

趙高作亂,無奈吞藥自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遊天下,當年七月不幸病重身亡。趙高發動沙丘政變,和李斯合謀改立秦始皇少子胡亥爲帝,並且僞造一封遺詔令扶蘇自盡。當扶蘇拿到遺詔,哭泣着走進內宅準備自盡。蒙恬還是比較清醒地,提出疑問,不過是一個使臣,這遺詔是真是假還不知道,公子怎麼能輕易自殺。而且我們現在手中可是有30萬大軍。

蒙恬說得夠明白了,可惜扶蘇是個死腦筋的,受儒家文化影響太深,君臣之義大過天,先君後臣,先父後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扶蘇沒有聽蒙恬的話直接自盡了。而蒙恬心生疑慮,要求復訴。結果,使者對蒙恬說,你哥哥蒙毅當死,連坐於你。終究是君臣之義害死了蒙恬,捨生取義是大節。古人重節氣,雖身遭屠戮也不能辱沒門楣。蒙恬明知道自己統領30萬大軍,要反抗輕而易舉,可是最後還是選擇了守義而死,爲的是先人的教誨,先主的恩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