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回到老家——湖南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小县城。

过去二十多年来,当地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乡下的,以村为单位,成群结队地买房买到县城;有点钱的,则纷纷定居到省会城市—长沙。

实事求是地讲,当地人口外流还是很严重,要么就往广东一带走了,要么就往长沙走了。

看着当地开发出来的一栋栋住宅,让人不禁怀疑,随着农村人口想进城的差不多都进城了,未来这种小县城的房子,还能够卖出去吗?

毕竟,目前城市的发展逻辑已经变了。

变化1:大城市成为发展重心。

以前我国城市的发展思路是:控制超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结果出现了一个相悖现象:

一方面,大城市拿到的征地指标比较少;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如此导致当地房价蹭蹭地往上走。

此外,由于户籍限制,许多在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挥洒了青春热血,却无法在大城市落户,享受应有的公共服务。

正因为此,2018-2019年,我国先后出台《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逐步给大城市松绑。

这意味着,我国开始转变思路,从控制大城市,到扶持大城市。其中最大的突破,就是土地制度的突破。

未来城市的发展将是强者恒强,越是大城市,越能汇聚更大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

而三四线城市可能面临萎缩。

变化2:强省会城市崛起

国内城市发展,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靠政策,再到靠投资,现在已经变为靠人口。

而各省会城市,作为当地的政治、经济中心,往往将发挥磁铁般的吸附效应。

以长沙为例。相对于湖南省内其他城市(包括长株潭都市圈的另外两个城市株洲、湘潭在内),无论软环境如医院、教育等资源,还是硬实力如经济规模、工业发展等,长沙都具备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尤其随着武广、沪昆、渝厦等高铁在长沙交汇,长沙已经取代株洲、郑州,将成为中部新的高铁枢纽城市。

变化3:南强北弱难逆转

目前,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公布以下36个主要中心城市的GDP :

上海、北京、 深圳、广州、重庆、天津、成都、青岛、武汉、杭州、南京、长沙、宁 波、郑州、济南、西安、福州、大连、合肥、长春、哈尔滨、石家庄、沈阳、昆明、南昌、厦门、南宁、太原、贵阳、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海口、西宁、拉萨。

据统计,2006年,东部城市的GDP占36个城市GDP总和的比重为63%,西部城市占比为37%。

2018年,东部城市占比为58%,西部城市占比为42%

东西部城市之间,从从12年前彼此相差26个百分点,到2018年已经收缩到了 16个百分点。

相反,南北城市差距在扩大。2010-2011年彼此相差12个百分点。

到来2018年,前者占比为59%,后者占比为41%,两者相差高达18个百分点。

之所以出现以上变化,主要原因如下:

1、地理位置的优劣。北方地区尤其东北,纬度相对较高,气候寒冷。

每到冬天,在北方都已经老婆孩子热炕头,南方城市如三亚,当地人还是穿着短袖,喝着椰汁。

正因为如此,许多东北人纷纷南下,三亚成为东北人新的聚集地。

2010年,胡兄曾生活在三亚,那时候经常看到东北人每天开着车在弹丸之地的三亚市转悠,就是希望在当地相中一套房,冬季可以过来过冬。

2、发展模式变化。以东北为例,由于其所处的位置(靠近前苏联)及丰富的资源,成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发展重工业的重要基地。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逐步放弃了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成为发展的重点。

南方城市如深圳、温州、武汉、重庆等的市场经济百花齐放,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正如有人曾说,北方城市意味着威严、循规蹈矩,南方城市以民营经济为主,则充满着市场经济的活力。

结语:

城市变迁,往往预示着新的发展机会。每一个人,可以遵循城市的发展趋势,来规划自己的事业、家庭、投资等。

比如无论创业还是投资,宁选南方的强省会城市,也不要选择三四线小县城。

毕竟一个实力强劲,有发展前景的城市,买房可以升值,创业有政策扶持,即便出现危机。

比如近几年的上市企业质押率高导致的流动性危机,长沙至少可以成立纾困基金,以帮助相关企业走出困境。

注:读《中国城市大洗牌》后,适当扩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