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龙纹鬼刀金

编辑 | 热闹

苹果能拿出怎样的AR眼镜尚未可知,不过,各大媒体和科技博主快要侧写出一款完整的Apple Glass。

苹果做AR眼镜的消息在业内传了多年,却一直未见真机,这与当下技术成熟度和内容生态不完善有一定关系:

一方面,由于现在的AR/VR技术并不成熟,即使更容易实现的VR,经过过去五六年的发展,在光学方案、近眼显示技术上仍没有一个完善的、能满足用户体验的方案,显示清晰度、FOV角度、定位追踪等问题,即使Facebook花巨资支撑的Oculus团队,到现在也无法让产业链上下游能为其配齐所需;

另一方面,内容生态上,消费领域还没有真正的VR影视剧作,游戏上的体验也难说要优于现在的网游或手游,更何况更便携的VR一体机上的游戏体验更是捉襟见肘,难以支撑起一款消费级应用。

也因此,苹果的AR眼镜直至现在,仍一直处于研发中。

侧写一款苹果AR眼镜

苹果关于XR方面的技术,今年并非没有官宣。

今年年初关于dToF一波强行技术科普,就是因苹果兴起的。

3月18日,苹果iPad Pro产品线时隔两年再次更新,发布iPad Pro 2020新品,新品中应用了一颗激光雷达传感器,并引入了名为dToF技术。当时官方对这颗传感器的解释是:

测量室内或室外环境中从最远五米处反射回来的光。它可以从光子层面进行探测,并能以纳秒级速度运行,为增强现实(AR)及更广泛的领域开启无尽可能。

听起来比较吹水,但这颗传感器确实是苹果为了iPad Pro上的AR功能加入的一个器件,或者说是一项技术。

其实苹果一直在基于其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生态尝试开发AR内容。早在2017年WWDC上,苹果就推出了ARKit平台,该平台首个版本已有平面检测、SLAM、环境理解、光照估计等功能。在随后两年里,苹果每年都对ARKit平台有进行更新,加入了诸如图片识别、物体检测、多人AR、动作捕捉、协同会话、人体遮挡等功能。

由此,苹果其实已经建立起了自家的AR内容生态,就移动端的苹果商城而言,现在已经上线了包括游戏、工具、旅游、商务等多个类型超过4000款AR应用,苹果还特地在App Store中设置了AR游戏和AR应用专区。

鬼刀金认为,这可以视为苹果在为其推出AR眼镜打基础——先搭建应用生态,避免其AR眼镜上线时会出现无软件可用的尴尬局面。

毕竟,现在的用户习惯已经相当“奢侈”了,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应用生态的硬件产品,就没有普遍的接受能力。

此外,在直播爆火的2020年,苹果还花了1亿美金买了一家VR内容制作商,也是VR直播领域明星团队。这样看来,要说苹果不打算做XR,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作为一家硬件公司,这次苹果在AR/VR领域的布局其实是内容先行了,至于苹果的AR眼镜究竟是怎样的一款产品,全靠各大媒体和科技博主的猜想。

最近关于苹果AR眼镜的消息,是科技博主Jon Prosser的爆料,据称,苹果AR眼镜将命名为「Apple Glass」,有望在2021年第四季度发售,售价499美元。

不过,就Jon Prosser的爆料内容来看,苹果初代AR眼镜,也就是Apple Glass,可能并不如众人期待那般神奇,而更像是现在市面上加了摄像头、加了语音功能的,类似「华为Eyewear」这类普通的“智能眼镜”。

据称,Apple Glass加入了扬声器、麦克风、可以通过语音控制(Siri)来拨打电话,唯一吸引眼球的一点是,这副眼镜加入了标准的AR功能——可以投影显示虚拟影像,通过手势触控或隔空操作来实现信息展现。另外,Apple Glass还可以防窥,所显示的影像和信息内容,只有佩戴者本人才能看到。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苹果的AR眼镜很可能仍需要连接手机,作为手机的配件来使用。这一点其实就类似去年年底华为发布的VR眼镜的,将XR眼镜作为智能手机的周边生态,至少手机厂商的初代产品是这样的定位。

华为VR Glass

如果只是如此的话,这款AR眼镜就难说有多大吸引力了,毕竟国内现在已有诸多此类“智能眼镜”或用在企业级应用领域或公共安全领域的AR眼镜,例如微软那款巨贵的、多用于工业领域的Hololens,例如差点没融到资的Magic Leap,例如国内诸如Rokid、Nreal等推出的企业级AR眼镜。

微软Hololens 2

值得期待的是,以苹果的调性,如果做AR眼镜,大概率是应用在消费领域的产品,而且以苹果的品牌、工艺和供应链能力来看的话,会对整个行业有一定推动性,而且苹果的AR眼镜与国内外创业企业的AR眼镜很可能会有如Oculus quest和国内诸多看似更高配的VR眼镜的差别——实际用户体验可能会做得更好,而且苹果又有能力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以苹果一贯的定价来看,这款眼镜对于国人来说也不会太亲民。

至于是否会叫Apple Glass,就很难说了,毕竟,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也是媒体取的名字。

徐直军在去年10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鸿蒙操作系统名字不是我们取的,是媒体取的。本来鸿蒙是用于我们内部一个内核的名字,在被媒体炒了好几个月后,再取一个名字,还要向所有的消费者、媒体解释,鸿蒙不是我们的手机操作系统。也就有了现在的鸿蒙OS。

不过,苹果个性向来强硬,如非本意,也未必会随了一众媒体的愿。

高通,又有机会了?

大家都知道,智能手机市场自2018年出现首次销量下滑后,其实已经意味着市场基本饱和,不会再像此前一样保持高增长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因智能手机十几亿的销量受益颇多的高通,虽然仍是每年赚的盆满钵满,却不得不考虑如何在下一个交互时代保持霸主地位。

2018年,高通首次推出XR1平台;2019年,推出XR2平台;2020年2月,推出XR2参考设计样机。

显然,高通开始动念头要将AR/VR作为一个长远战略来开始集中发力了 。

虽然现在VR一体机还不成熟、年销量只有百万台,尚且不及智能手机的百分之一;虽然AR眼镜仍以企业领域应用为主,甚至比VR行业过得更惨。但前有苹果的频频动作,后有华米OV的试探性产品或方案不断问世,高通自然也要有自己的心思。

5月26日,高通在增强现实世界博览会(AWE 2020 线上会议)上正式宣布,将携手全球运营商、智能手机厂商和XR头显制造商。据高通官方表示,VR仍然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工作,并且有望在未来取代智能手机。目前,OPPO、松下等公司相关头显产品将在未来12个月内的以5G连接的手机配件产品形态出现。

不巧的是,高通的想法其实和苹果、华为的想法一致,都是希望将XR作为智能手机的周边生态产品来搞。

据官方介绍,高通XR Viewer也正是要作为一种轻便的头戴设备,通过USB Type-C 连接至搭载高通骁龙855、865处理平台的5G智能手机使用。

高通此次找了两拨朋友来一起搞XR这件事儿:

一波是运营商,据悉,高通已经与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德国电信、EE、KDDI、KT 电信、LG Uplus、NTT DOCOMO、Orange、SK 电信、软银、Telefonica、Verizon 、沃达丰在内的15家运营商展开合作,计划推出XR Viewer产品并投入商用,并结合运营商布局的5G技术。而XR也或将成为运营商5G流量的一个主要出口;

另一波是设备厂商,高通通过推出「XR 眼镜适配计划」,面向智能手机厂商、XR设备厂商分有两类认证机制,支持智能手机厂商和 XR Viewer 设备厂商验证多款智能手机和多款 XR Viewer 之间的适配。

具体适配计划,官方也公布了一些细节要求,包括:

Viewer和智能手机的六自由度(6DoF)头部追踪性能Viewer显示校准验证Viewer和智能手机上移动到显示的处理延迟验证Viewer和智能手机功耗与散热测试Viewer和智能手机之间的互操作性而据高通公布的信息来看,其首批智能手机厂商和设备厂商涵盖3Glasses、爱奇艺、Nreal、OPPO、松下、Pico、影创科技、Vlavr在内的8家厂商。

其实,OPPO的真机其实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不过就此次消息来看,也侧面印证了OPPO首款AR产品很可能也是作为手机周边生态产品,连接手机应用的一款AR产品。

2020年,XR又烧起了一股邪火,不过就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来看,VR仍多用于游戏、AR仍多用于企业应用,XR真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烧到消费领域,还烧出一片天地来吗?

现在来看,局势尚且不明朗。至少XR眼镜既不会像智能音箱那样便宜,直接低价做市场教育(不排除运营商会这么做,寻求5G流量出口);也还没有几款成型的应用生态来支撑起整个产品体系的强交互和强应用。

唯一值得认可的是,包括芯片、硬件、内容在内的整个XR生态开始加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