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艺人王一博在参加某活动时被人拍下了啃指甲的一幕。只见王一博非常认真地端详着自己的手指,然后旁若无人地将手指塞进嘴里,很认真地啃了起来。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如此专注地啃指甲了。之前啃指甲被拍,面对镜头,他还特别不好意思。

由于经常啃指甲,以至于王一博的粉丝一看到"每个指甲缝内会有4.5到5万个细菌"的话题,就忍不住想要@他。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家长发现自家娃有啃指甲、吃手指的习惯,无论父母千叮咛万嘱咐,还是涂抹苦胆水、辣椒水,好像也没办法将孩子从那沉迷的状态中拉回来。那么,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啃指甲、吃手指的阶段?为什么有的孩子吃着吃着就"戒"了,有的孩子却一直吃下去呢?孩子啃指甲、吃手指时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呢?

一般来说,孩子啃指甲、吃手指在不同年龄段代表的意思完全不同。

1岁内的宝宝处于口腔敏感期,他们吃手是很正常也很常见的,这个动作有助于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安全感的获取。这个时期,宝宝吃手指家长最好不要阻止,让他们"尽情地吃"。

1岁以后,随着宝宝大动作的发展,他们可以探索的世界更加宽泛后,那些在1岁内吃手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忘记吃手这件事。

如果孩子到了2岁左右,还在吃手指,那这就属于一种不良习惯了,这个动作可能让宝宝的手指和牙齿变形,家长应该及时介入,做出干预。

3-4岁的宝宝如果还吃手指,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退行心理,退行心理是一种应激反应,指的是个体放弃早已经掌握的应对技巧和方法,选择最原始的、最本能的方式来应对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这是孩子在心理上寻求婴儿期安全感的表现。

4岁以后的孩子仍然保持吃手指的习惯,家长就必须重视,这说明了孩子安全感不足,内心充满焦虑。家长介入不是说简单粗暴地制止孩子吃手指,还需要从孩子的心理上入手。

也许有家长觉得不就是吃吃手嘛,除了不卫生,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是,那些"痴迷"于啃手指的人却告诉我们,这个感觉一点都不好。

有网友说自己就是"靠创可贴活过来的",时时刻刻不由自主地咬手指,想戒却根本戒不掉。

还有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那经过长期啃咬后的"千疮百孔"的手指,真是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所以说,看上去好像不伤大雅的啃手指行为,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其实这也是一种困惑。对于这种表现,家长一定要注意,纠正要趁早,当孩子1岁以后,父母就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但是纠正绝不是蛮横地阻止,而应该循序渐进。

首先,既然说长大了仍保持吃手的习惯与心理因素有关,家长就得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邹冰曾说,现在青少年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孩子感觉压力大时,就会啃手指,还有的孩子会拔头发,这些看上去"不正常"的行为90%以上源自于孩子内心的压力。所以帮助孩子舒缓压力,缓解焦虑,从心理角度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其次,很多家长在了解了孩子长大后啃手指与心理因素有关后,会更加担忧。在这个担忧的情绪影响下,家长就可能苛责孩子,或者强制命令孩子不允许这么做,曾经还有新闻报道家长将孩子两手捆起来不让啃。其实这么做反而让孩子更加觉得亚历山大,更不利于他"戒"掉啃手指习惯。

最后,帮助孩子"戒"掉啃手指其实很考验父母的耐心。知乎上有个小伙伴分享了一个帮助妹妹纠正啃指甲习惯的暖心小故事,妹妹刚进入幼儿园那段时期,经常不由自主地将手指放入嘴中啃,妈妈每次看见妹妹啃手就过去说妈妈想和宝宝拉拉小手,然后妈妈就牵着妹妹的手给妹妹讲故事,或者陪妹妹玩玩具,过程中多次演示我们的小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让妹妹参与到和妈妈的互动中来,用陪伴帮助妹妹寻找安全感,但是从来不提啃手指的事,大概过了小半年妹妹就没有再啃手指了。

被爱的孩子永远感到幸福,不被爱的孩子只能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当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异常,带着爱意来帮助孩子,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