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是个神奇的民族,坊间流传“德国人要么用哲学拷问世界,要么用战争拷打世界”。这是因为,德国是个哲学家辈出的国家,谈起哲学家对世界的影响力,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可以与德国媲美,那就是(古代)希腊。但与此同时,德国人却是真正的“战斗民族”。远的不说,近代两次世界大战,就全部是由德国人发动的。

这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全都败北。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领土相比,今天德国的领土面积,几乎缩水了一半。德国人的侵略战争,不仅给欧洲人民造成巨大伤害,也让德国人民尝到了战争的苦果。既然战争的代价如此惨重,德国人为何还要坚持发动战争呢?韬光养晦,“闷声发大财”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

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德国并不是一个世界性大国。对中国、美国、苏俄这样的大国来说,崛起时间较长,一旦崛起后,将获得对周边国家的压倒性优势,对这些国家来说,“拖延战争”利大于弊。但对中等国家来说,崛起时间较短,对大国形成的压倒性优势只是一时,务必速战速决,只有这样,才有扩张的可能。

若单看二战,深层原因则在于一战。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德国的“剥削”太过严重,致使德国民众怨气很大。如果德国人忍气吞声、不反抗,则这个国家只能慢慢沉沦,若反抗则有一线希望。更重要的是,德国人有反抗的能力,且英法美列强对德国采取了纵容态度,客观上刺激了德国的扩张,最终二战爆发。

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就可以取得工业上、武器上的优势,即使面对“人海战术”,也能游刃有余。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先后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现在世界上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德国仅排第三。但在1952年前,德国的诺奖得主数量世界第一,美、英、法诸国望尘莫及。

当一个优秀的民族,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并且这个国家完全有能力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是会选择隐忍,还是“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开辟更多的耕地”呢?各位不难想象。俾斯麦相信德国是一个普通的民族,并不具备“通神”的能力。但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他们已不这么认为,当时的德国民众过于自信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