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是中华民俗中一个常见且极具趣味的活动,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乐在其中。一般而言,“对对子”就是由一个人出上联,另一个人出下联或者是有一个人出下联,另一个人出上联

这种文字智力游戏,对于习作古体文十分有帮助,对对子讲究上下联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也不能差太多,讲究平仄韵律之美。

对对子的水平高低,在古代经常作为考察一个人是否有文学修养的体现。古文中在一些文人聚会中,就有一些“以文论武”的形式出现,也曾经出现过比武招亲时,以“对对子”的形式作为其中一轮的选拔,来考察来求亲之人在文学方面的修养

古代诗人们极富才学,都是出口成章,按照当时所见所感,触景生情,大笔一挥便写作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供人们欣赏讨论。然而,“对对子”是一个非常老少皆宜的活动,他不要求每一副对子都极其考究,里面含有许多典故,只需要对出来的上下联之间相呼应即可,因此,更多人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在民间也有“对对子”博弈的活动。

许多因为“对对子”的美好佳话流传至今,有的人因为“对对子”还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缘。有一个秀才姓王,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里,因才学有些名气。但家境贫寒,平时就靠给人家写对子来维持生活,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生活的困境,王秀才饱读诗书,一心想要考取功名

这一年他从山东向京城前进,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王秀才一路风尘仆仆向目标前进,然而,有一天王秀才实在是走得又饿又累,想要找个地方落脚。王秀才走了一段路后好不容易看到了一户人家,王秀才赶紧敲响别人家的门,向他们说明自己是进京赶考的学生,希望借宿一晚。

这家人一看这是进京赶考的学生,便十分热情地招呼他到家里来坐。还让自己的女儿做了一桌热腾腾的饭菜供小伙子吃喝。

在酒足饭饱之际,这户人家的姑娘便想着这是位进京赶考的男子,想必颇有文化,难得家中有这样的文化人。于是便想对对子来解解闷儿,也见识一下才子的对对子水平。便向王秀才提出了邀请,王秀才在村里也是以写对子为生,自然在这方面颇有自信,也见姑娘兴致勃勃,于是没有拒绝这位姑娘的邀请

姑娘看了看秀才的穿衣打扮、随身行囊,便给出了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王秀才听得出这是姑娘在打趣自己呢,但他也不气不恼,缓缓地说出了下联:“单人单床单身人”。姑娘一听便知道王秀才也在戏谑自己,羞得面红耳赤但又情愫暗生,顿时被他的才学和反应迅速所吸引。

王秀才一别这户人家后心中始终感恩那一晚的招待,上天有好生之德,王秀才一举中第,可以扬眉吐气、光宗耀祖了。他回到那户人家那里,向那户人家的女儿提亲,于是这样一个由“对对子”而成的佳话流传至今。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文学性强,修辞瑰丽,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意境深远。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因为其形式特殊,所以在创作的同时往往多了几分游戏的风味,使得写对联这一韵事更加妙趣横生,也因此引发出数不清的动人故事。

《中华对联故事》这本书精选了历史上的百余篇对联故事,我们在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糈深之余,还能解茶余饭后之闲闷,进而有所收获。

参考资料:

李政民.《古今对联故事》

张翔麟.《中国对联故事集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