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熙二年春,姜夔泛舟巢湖,恰逢当地百姓在祭祀巢湖神姥。姜夔受到启发,于是写了一首神曲《满江红》。《满江红》原调用的是仄韵,一般以柳永格为准,但结合音律却多不协调。周邦彦的《满江红》“昼日移阴”一阙中有“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心扑。”用的是“融字法”,将“心”融入去声,这样才协律。姜夔乃是音乐大家,他为了免去融字的麻烦,以求协律,所以将仄改为平。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姜夔的这首满江红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当神姥出现时,一望千顷的巢湖上,碧波翻滚,荡漾不止。乱云翻滚,天地变色,只能隐约看到无数招展的旌旗,从天而降。仙姥乘坐着金车轭,相从在后的仙女戴的都是玉头冠。夜渐深,风也停下脚步,早已不见仙姥的踪影,只剩下佩环碰击的声响。

你们来看,仙姥的神奇威力:她镇守着淮右,保卫着江南。还派遣六丁神将,雷公和电母,扼守着东关。可笑人世间那些所谓的“英雄”,没有几个有真本事,只凭一篙春水就把曹阿瞒吓退了。他又怎么会知道,这位厉害的对手,竟是住在小红楼上,帘幕内的一位弱质女子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首词充满着浪漫的色彩,极具想象力。上片写仙姥的到来和离去。“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这两句写的是仙姥来时巢湖上的风光,仙姥降临,千顷湖面顿时碧波荡漾;“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这是仙姥降临时周围的环境,乱云翻滚,无数旌旗从天而降。这几句把仙姥出行的气势作了尽情的渲染,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这两句是对仙姥的侍女的描写,她们乘坐着金光闪闪的龙车,头上戴着的是熠熠生辉的玉冠。这里没有对仙姥的直接描写,而是侧面描写侍从的雍容华贵,来烘托仙姥的仪态和风范。

最后“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前面仙姥出场时的喧闹突然戛然而止,夜深风定,再也看不见仙姥的踪影。仙人已经远去,只留下依稀环佩叮当。这里的转换非常突然,姜夔极尽笔墨,写仙姥的出场,却突然将所有的磅礴气势,都化为淡淡的轻云,所有的激情仿佛一瞬间都逝去,徒留下一丝来不及化开的情愁。

上片写仙姥作为一位仙女的雍容华贵和绝妙姿态。下片则以刚健之语,来描写仙姥的神奇。

“神奇处,君试看。”仙姥威力如何,气魄如何,你来看看便知:“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她奠定淮右,保障江南,还派遣雷公、电母并六丁神将镇守东关。这几句话,就刻画出了仙姥镇守边关、威震四海的统帅形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下来“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这里用了孙权和曹操的典故:孙权和曹操在东关两军对垒。曹操看到孙权兵马和舟船的队伍很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孙权则给了曹操一封信,信上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意思是说曹操,你的部队不善长水战,现在不是你进军的时候,还是早些退兵吧。(出自《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 》)英雄当然不是指孙权,曹瞒也不是真的指曹操,姜夔是借这个典故,来讽刺南宋没有一个真英雄,只能靠一篙春水来把敌人逼走。当时的南宋,偏安一隅,也是靠着淮南的江水来阻挡金兵南下。历史掺和着现实,讽刺中充满着浪漫色彩。

最后“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一篙春水逼退了敌人,真正能做到这件事的不是英雄,而是“小红楼,帘影间”的仙姥。仙姥的出场极尽奢华,极具气魄,指挥战斗也是气势磅礴,这样的人物却隐藏在小红楼之内驱走强敌。我想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用来形容仙姥非常贴切。这里还有一种说法,封建社会是重男轻女的,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在诗人眼中,逼退强敌的却是仙姥。古代具有民主意识的诗人,往往会提高女子的地位,借此来贬低那些酒囊饭袋的男子。姜夔这首词还被刻在庙柱上,说明这种思想倾向在当时是符合百姓愿望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