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里仁》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說如果家中還有父母雙親在世,就要在家裏照顧父母,以盡孝道,不能無故外出。即使要外出,也一定要告訴父母要去哪裏,並且要及時回來,不能讓父母擔心。

但有時生逢亂世,也許生命都難以保障,在國家需要時候,忠孝就不能兩全,本文就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抗戰時期一少年,揹負國恨家仇,瞞着母親偷偷去參軍,誰知這一走便是71年,家中母親苦苦盼兒歸。這個故事讀起來讓人潸然淚下,讓我們慢慢體會。

謝春生出生在中國的一個小山村,父母有他和妹妹兩個孩子,一家四口過着雖然清貧但幸福的生活。後來抗日戰爭爆發,一家人被迫四處逃亡,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無論他們一家人逃到哪裏,都會受到日本鬼子的襲擾。在逃亡路上,父親死在日本鬼子的槍口下,母親王秀英帶着他和妹妹艱難度日,幾次遇到日本鬼子的追擊都幸運地逃出去了,最後他們躲在一個距離家鄉很遠的小山村裏。

謝春生15歲時,看到國民黨在村裏貼的徵兵告示,一心想爲父報仇的謝春生決心報名參軍,但母親堅決不同意,說什麼也捨不得讓他這棵獨苗去參軍。一天夜裏,趁母親熟睡之際,謝春生偷偷爬起來,含淚告別母親和妹妹,隨着國民黨的部隊遠去。

揹負國恨家仇的謝春生隨國民黨軍隊四處征戰,無數次與日本鬼子血拼,盡到一名軍人應有職責。隨後又進行了三年解放戰爭,國民黨失敗後,謝春生也隨着蔣介石匆忙逃往臺灣。

到臺灣不久,謝春生就在當地娶妻生子,復員後又做起了生意,家庭幸福美滿,但在謝春生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個心結:他日益思念留在大陸的母親和妹妹,並且堅信母親一定還健在。但當時大陸與臺灣不能互通音訊,謝春生無法打探母親的消息。

後來兩岸關係緩和,實現了三通,臺灣方面允許老兵回大陸探親,謝春生懷着驚喜的心情回到大陸,來到了他參軍前生活過的那個小山村,但早已物是人非,尋覓不到親人的身影。

當地老人告訴他,他的母親和妹妹可能在戰爭中已經死去了。但謝春生不死心,他繼續尋找母親和妹妹,但這如大海撈針,苦尋無果的謝春生只能返回臺灣。

謝春生千里尋母的事情打動了無數國人,各大媒體也紛紛報道,兩岸志願者自發組織起來,幫助謝春生尋找母親和妹妹。幾年後的一天,一位志願者打電話給謝春生,說在謝春生當年的出生地找到了他的母親和妹妹。

謝春生滿懷激動,再次從臺灣趕回老家,這時他已經89歲了,就像一句古詩說的那樣“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妹妹在村口迎接哥哥,71年後再相見,兄妹倆都已是滿頭白髮的老人。

謝春生趕回家中,終於見到了106歲的母親。母親王秀英因中風常年臥病在牀,生活無法自理,頭腦時而清醒,時而糊塗,但她不時喊出兒子謝春生的名字,表明這位老母親一直在盼兒歸,也許正是這個執念,讓她堅持到此時不願離世。

見到老母親,謝春生悲從中來,內心愧疚至極,他跪在母親牀前嚎啕大哭起來,一遍又一遍地呼喚母親,告訴她兒子終於回來了。昏迷中的王秀英睜開眼睛看到兒子,眼睛中閃出幸福的淚花。當天晚上,心願了結的王秀英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王秀英的母愛非常偉大,她執着等待兒子71年,這足以感天動地。讓人欣慰的是,雖然相隔多年,但母子二人還是相見了。這足以說明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這份偉大的母愛都值得我們慢慢感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