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名字,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电影爱好者心中大致与“烧脑”、“悬疑”等词语挂上了钩,诸如《盗梦空间》、《星际迷航》等电影都可以搜出一大片网友们的个人解读,颇有“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味道,这也成为诺兰影片最大的特征之一。

1970年出生在伦敦的诺兰从小便展露出了不俗的摄影天赋,他7岁时便拿着父亲的超8摄影机拍摄自己的玩具,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诺兰对电影的兴趣愈发浓烈,大学期间他与一众兴趣相投的好友组成了“16毫米”社团拍摄了大量短片,为自己的导演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98年,他花费一年时间,一人担任导演、剧本、剪辑、灯光等职位的电影《追随》在旧金山电影节上上映并得到“史上最佳处女作”的评价,这部成本仅仅6000美元的电影中处处是28岁的诺兰对名导演希区柯克的致敬,包括摇晃的黑白镜头、对物品的特写以及恰到好处的配乐等都让人想起那部经典悬疑片《惊魂记》。而自此之后,诺兰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成神之路”。

2000年后,诺兰连续拍摄了《记忆碎片》、《白夜追凶》两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但就在其悬疑片导演功力得到业界认可时,诺兰却主动向华纳提出想重新将沉寂多年的《蝙蝠侠》系列搬上银幕。要知道,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上,超级英雄题材并不像现在那么吃香,华纳更是对1997年票房惨败的《蝙蝠侠与罗宾》心有余悸。

2005年,与以往超级英雄风格大相径庭的《蝙蝠侠:侠影之谜》横空出世,观众纷纷被这个讲述英雄起源的故事所打动,3.7亿票房成绩与8.3的评分为诺兰与华纳注入了信心,3年后,《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挣扎纠结的蝙蝠侠以及疯癫又智力爆表的小丑迅速风靡全球,也让它成为超英电影中的天花板,至今仍无后来者可望其项背。

更为难得的是,诺兰并没有像拍摄出《星球大战》的前辈卢卡斯那样爱惜羽毛故步自封,而是更加锐意进取,先后带来《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等题材迥异,内核思想各不相同的名作,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观众对他的认知,让粉丝忍不住惊叹:诺兰到底还有没有极限?

当然,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离不开诺兰对于完美细节的不懈追求。众所周知,在电脑特效足以混淆视听的现在,诺兰也依旧坚守着实拍,比如《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炸毁医院的那一幕,剧组真的找了一个废弃医院,经过重新装修后放置炸弹以达到真实的效果,《星际创业》里一大片玉米田被烧毁的镜头堪称名场景,而这正是诺兰带领剧组耗时半年种植而出的。此外,诺兰本人在片场也是亲力亲为,常常在拍摄现场改良镜头,《敦刻尔克》曝光的花絮中就看得到他亲自向演员脸上泼水、摇动摄像机以营造出战机在高空不稳定飞行的氛围。事实证明,这正是其电影能得到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因如此,当诺兰新作《信条》被曝剧组斥巨资购买了一架退役了的旧波音747并拍下其爆炸镜头时,所有的诺兰粉丝都只会会心一笑,对路人网友说“都坐下,这是基本操作”。而这位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导演将会为观众展现一个怎样的电影世界呢,就让我们期待下个月上映的《信条》的表现。

不过,话说回来,《信条》能够如期赴约吗?对于投资2亿美元的影片,好莱坞的宣发花费1.5亿美元才算标配,满打满算全球需要收回10亿美元才算回本,如果不能够中美同步上映,恐怕电影票房产出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尤其是,你诺兰近些年在中国市场上的行情水涨船高,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全球影业萧条的情况下,《信条》回本都有风险。

如此说来,全球疫情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只怕《信条》也加入改档大军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袋袋鼠 编辑:字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