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这位不仅是个抗日名将,还是个了不起的领导,他所率领的部队还出了好几个开国元帅,单单这份成绩足以让他名垂青史,这位抗日名将的名字叫张发奎。

张发奎出生于1898年,广东韶关人,他还在军官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同盟会,当时他对革命有着满腔热血,很快就加入了同盟会。张发奎一毕业他就立刻投身于粤军,刚开始他在部队中并不显眼,但是与桂系军阀的战争给了他一个表现的机会。

张发奎打起仗来有一股子疯劲,特别敢闯敢杀,后来于惠州攻坚战中,他自告奋勇组织敢死队并带头打开了城门,此战过后他一炮而红,孙中山也视他为可造之材,此后张发奎晋升颇快,很快就当上了师长。

紧接着就是北伐战争的开始,提到北伐战争,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都是叶挺的独立团,确实,这支部队因为担任的是开路任务出了不少风头,然而在叶挺独立团几次获胜的大型战役中其实都有张发奎的十二师的身影,如果没有张发奎的协助,也不会有叶挺的满盘皆胜。

北伐战斗中,张发奎在汀泗桥战役中表现出彩,赢得了上级的赏识,1926年,年仅30岁的张发奎成为第四军军长,一年后,31岁的张发奎升任十一军军长兼第二方面军上将总指挥,成为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将。

张发奎的队伍中,有很多高级领导人员都是我党的党员,张发奎深知这一点,但他却对此并不抵触,在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他也没有任何动作,甚至还鼓励一些我党的党员积极参与第二方面军。南昌起义的主力军有第十一军,也有第二十军和第四军的,都或多或少与张发奎都关系。带头的聂帅、刘帅等人都是张发奎的老部下,包括叶帅等人都是张发奎的老部下。

因为起义军中有很多是自己的部下,怕惹来非议的张发奎在这段时间里选择了去留学,然而回国后战争还是没有停息,他哪一方都不站,因此哪一方都没有讨着好,部队打得已经七零八落,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到广西。

但是当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当日寇入侵时,张发奎又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他向蒋介石请命自愿上一线,担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后张发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抗日胜利后他还作为广州地方的受降官接受了日军的投降。

张发奎反对内战,虽然他属于蒋介石的阵营,但是他不想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他也因此在内战中受到排挤。直到1949年3月,蒋介石下野后张发奎才出任陆军总司令,不过当时国民党大势已去,张发奎不久后也移居香港。

晚年张发奎主要定居于香港,1980年,张发奎在香港因病去世,终年84岁。他的一生用坦坦荡荡、恢弘磅礴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也并不为过,他或许政治手段并没有多么出色,但当国家需要他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事后他却从未以此来炫耀自己。大概这就是英雄的样子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