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民窟到青楼,从青楼女到督军夫人,自督军府出走后成为杰出女商、女革命家,这便是近代奇女董竹君一生的命运轮廓。

佛陀说:“天地万物各自有他们的宿世因缘!”这话放在董竹君身上也适用,她之能成为传奇的根由,寻到深处的因缘便在她当时深陷的青楼。她之一生命运的转折也是在青楼:如果没有这里经历的一切,她绝成不了督军夫人;自然地,若没有青楼经历的种种,她出走后也成不了女强。

董竹君在青楼的种种若再往小处寻,世人将发现,她在青楼能学得识人、处世等等本领和她最终逃出青楼背后的真正原因:都与她生命中的一位贵人有关。

这个贵人,便是董竹君初入青楼时负责伺候她的老妈子孟阿姨。

在董竹君入青楼前,即公元1913年冬末初春前,孟阿姨已在董竹君被卖身的青楼长三堂子待了数年。在董竹君之前,她已伺候的好几个青楼女。

根据董竹君的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记载,孟阿姨大约五十多岁,长得矮矮胖胖,走路时背有些微驼,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一副异常和善的模样。

青楼老鸨金氏能派孟阿姨照顾董竹君自然有她的考虑,打见她第一眼起,老鸨便知道,这个姿容极其出众的女子是个倔脾气,什么人能伺候倔脾气呢,自然是脾气性格极好的老妈子了。于是,在这番考量后,孟阿姨便成了董竹君的阿姨。

董竹君最初被父母卖入长三堂子时,他们和老鸨商议的是:董竹君只卖艺不卖身,三年为期,每年100两。商议完了之后不久,已学了几个月京戏的董竹君便被一顶轿子接到了长三堂子。

这长三堂子是民国时期的最高等妓院,这里的消费极其高,一般只有达官显贵才会往来。平日来这里的客人,进门便要收一定数额的茶水费。

在这个地方,董竹君这种只卖艺不卖身的被叫做“小先生”,又称“清倌人”,因为是最高等妓院,所以只要言明是“清倌人”,一般的客人便不会强求。清倌人之外的卖身妓女,俗称“大先生”,这便是正常接客的妓女。

因为离家前董竹君父亲董同庆便反复告诉她:去了堂子里只是做清倌人,满三年便会来接她回家。所以,最初进妓院时董竹君并不觉得太委屈。

明白堂子里的厉害,那是在和孟阿姨相熟了以后。

孟阿姨虽是堂子里的老妈子,但她却知书达理且见多识广,最重要的是,她对堂子里的一切都了若指掌。

刚进堂子时的董竹君年仅12岁,放在今天,这是刚刚小学毕业的年纪,说直白便是:还分明是个孩子。可当时的董竹君却在这个本应学知识、长身体的年纪,开始以卖唱的方式成了堂子里的挣钱工具。

因为姿容出众,加上唱功了得,董竹君的局票(邀请她出台的请柬)便非常多。有时候,董竹君经常是清早出门,到月亮大亮了才被佣人肩在肩膀上带回来。

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董竹君越发地开始思念父母。若非有孟阿姨偶尔宽慰,她真不敢想象自己的日子。

影视剧中卖唱的董竹君

董竹君从小乖巧懂事,加上她又上过几年私塾懂得为人处事,自然她也很快博得了孟阿姨的好感。几个月后,孟阿姨和她便无话不谈了。

两人有了感情之后,了解了董竹君所有的孟阿姨便不自主地开始为她着想了。作为过来人,她深知董竹君此时深处的地方是个黑不见底的泥淖。她更加知道:董竹君心心念念的三年期满时,她根本就回不去她的家,即便她父母手里有契约。

孟阿姨知道,与其让她稀里糊涂地守着那个虚假的希望,不如趁早告诉她实情,因为这样一来,说不定她还能早做打算。孟阿姨这里的“早做打算”便是:在还没做大先生之前,找个良人嫁了。

于是,在一个晚上,当孟阿姨为董竹君梳头时,她开门见山地道:“阿媛(董竹君小名),你可知道很多大先生一开始也和你一样是清倌人。”董竹君听完,立马转过身抓住孟阿姨的手道:“孟阿姨,我不想做大先生,我阿娘说要来接我的。”

孟阿姨轻轻将董竹君身子转过去,一边替她梳头一边道:“堂子这种地方, 一旦进来了,哪还由得了你爹娘。你不想做大先生也不是没有法子!”

董竹君听到这儿又忍不住转过身抓住孟阿姨拿梳子的手道:“什么法子,孟阿姨,我不想做大先生,我也不想做清倌人,我只想从这里出去。”

孟阿姨一边用另一只手轻拍着她的手一边道:“你用的是‘杨兰春’的名字,这杨兰春怎么出去的,你就可以怎么出去。”听到这儿,董竹君用很诧异的眼神看向孟阿姨,孟阿姨不紧不慢地道:“她在做清倌人时就找了良人嫁了,不过她是做小老婆,吃了不少苦,你要找良人,而且要快,最好不做小老婆!”

董竹君听到这儿心里凉了半截,她转过身有些失落地道:“良人,到这里来的都不是好人,好人能上这里来,哪来的什么良人?”

孟阿姨想了想说:“人哪有好坏之分,况且这里也并不只有寻花问柳的男子,你仔细观察,有很多革命党也经常来这儿,他们可从不乱来,你的良人可以从这些人里来。不过——”

“不过什么?”董竹君见孟阿姨迟疑忙问到,孟阿姨坐下来看着董竹君道:“这识别良人是要花大工夫的!这些往后我一点点慢慢教你。”看着孟阿姨认真的样子,董竹君心里终于踏实了些。

也是自这次谈话以后,董竹君便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专程听孟阿姨的教导。

影视剧中的孟阿姨

在孟阿姨的指导下,董竹君慢慢学会了识人,她不再只简单靠穿着打扮和谈吐去判断人,而是开始透过一些细节去自己观察领悟。

“一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切不可听他说什么,而恰恰要听他没说什么。另外,判断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透过他身边人以及他平日不小心表现的细节,这些才是真正能反映一个人品行的最关键。”这是孟阿姨的话,这些,董竹君全部都牢记在了心里。

学习几个月以后,孟阿姨在一次临睡前问董竹君:“你觉得七少爷如何?”董竹君知道,这又是孟阿姨在考她,她一直在用这种方式测试她的学习成果。而孟阿姨口中的七少爷,不是别人,正是一个声称要娶董竹君的阔少爷,这个少爷容貌俊秀且风度翩翩,而家底也着实丰厚。

董竹君想了想说:“七少爷对我倒看着真心,他为人也豪爽,但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孟阿姨听到这儿便会心一笑道:“你啊,还是没有学到我识人的精髓,看一个人的品行不能单看他对你的态度,你得去看他对下人的态度,他对下人的态度,恰恰就是数年后他对你的态度。”董竹君听完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孟阿姨这番指点后,董竹君便特别留心看七少爷对下人的态度,她发现七少爷对她从来恭敬有加,可对下人却经常一副冷脸,而且一旦有下人犯错他便会大声责骂。在一次亲眼目睹七少爷对着倒茶丫头摔杯子后,董竹君便暗暗叹服起孟阿姨那番话来。

这之后不久的五月,孟阿姨又和董竹君提起一个少爷来,董竹君听完她的问话后答道:“他在为人处事上几乎是完美的,好像哪里都好。”孟阿姨听完后突然严厉地道:“往后,一旦你遇到这种看起来几乎完美的人,你一定要远离。”

董竹君听完后一脸疑惑地问到:“为何?”孟阿姨长叹了一口气缓缓道:“你想想他们为什么会是完美的样子?人是没有完美的,他们偏偏没有任何瑕疵?”董竹君低眉细想了下终究还是摇了摇头。

孟阿姨见状直接道:“任何反常背后都有大问题,所以不应该完美的人完美,肯定是伪装的,而且这群人往往极其善于伪装。”听到这儿,董竹君顿时恍然大悟。

也是在孟阿姨的启发下,董竹君开始留心“倾听”,她一直在按照孟阿姨的指示通过这种方式扩大眼界。因为留心听的缘故,董竹君慢慢对国事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她的眼界也开始由堂子里‘哪个姑娘挣得多’,延伸到了广阔之中。

随着眼界的开阔,董竹君对国事越来越感兴趣: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等,这些时事成了小小的董竹君极其关心的大事。

也是在这期间,四川督军、革命党人夏之时和他的同伴们抵达了长三堂子。

打夏之时与同伴们到堂子里的第一天起,董竹君便通过她用几年时间从孟阿姨那里学得的识人本领断定:这个器宇轩昂且拥有坚定眼神的男子与众人不同。

孟阿姨曾说,一个男子是不是正经人,美丽的女人最有发言权。因为,越美丽的女人,越能见证男人的各种嘴脸。这点,董竹君自己也深有体会。

董竹君初入妓院时所拍影像

孟阿姨曾告诉董竹君,男人看女人时首先看向你哪个部位往往就可判断出很多了。

第一次见到董竹君时,夏之时看向的是董竹君的眼睛,在很长的时间里,他的视线都未曾和其他男人一样各种游离。这便足以说明:这个男子不是好色之徒。

而在接下来的谈话中,董竹君更加断定,眼前的男子与别个男子截然不同。第一次向董竹君问话时,夏之时竟问的是:“你可曾读过什么书?你要多读书,不管在哪里,读书都是最紧要的事。”

董竹君自被迫来到堂子后便远离了心爱的私塾,她本是个成绩极好的孩子,若非家境贫寒,她当真可以如父母愿:“学知识,识大体,嫁个体面人家!”可惜,造化弄人。

董竹君知道,关心自己是否读过书,且劝自己读书的人一定是好人。因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而非关心其他的人。

通过无数次暗中观察后,董竹君确定:夏之时的品行非常端正。相处久了之后,董竹君开始对他们进行的秘密行动有了了解,原来:他们就是那些客人经常谈到的革命党人,是爱国者。

夏之时向她表白后,她也曾在揽镜自照后断定:自己的容貌配得上爱国英雄。

往来堂子久了后,孟阿姨也开始留意夏爷,她多次和董竹君暗示:“这个男子便是可以托付终生的人。”暗示完了之后,孟阿姨还提醒董竹君:须进一步考验,尤其需得让他答应让你做正房太太。

凑巧的是,夏之时在堂子里密谋出逃日本并邂逅董竹君的那段时间,他在四川老家的太太竟患病离世了。一切都刚刚好,于是顺理成章地:董竹君答应了夏之时。只是,前提是他得答应她三个条件,即只做正房、婚后让她去日本留学、将来他管国事她从中协助这三样。

深爱董竹君的夏之时当然一口应承,完成这所有后,董竹君便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自己逃出,不用夏之时替自己赎身。

不用说,董竹君这个决定也与孟阿姨对她的影响有关。在与孟阿姨相处的几年里,她为她讲过无数的故事,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孝经》、《木兰从军》等到古代各式名妓的传奇。所以,董竹君一早就知道,历代的妓女从良后往往没有好下场,这主要原因就出在:她们是被所嫁之人赎身上。

董竹君不想重蹈这些女人的覆辙,她最不想见的未来便是,婚后多年,他指着她的鼻子骂她说:“你有什稀奇,不就是我从堂子里花了点钱赎回来的!”

从堂子里逃出是多难的事啊,可董竹君却偏要尝试。在下定这个大决心后,孟阿姨便开始为她支招。为了让她今后出了堂子能生活得更好,孟阿姨还特地嘱咐了一件事,她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往后你出去了遇到各种人事,切记一点:‘真正的自保是不自保’!”

董竹君深知这次谈话的重要,于是她竖着耳朵认真地听着,只见孟阿姨站起身走到窗边说:“所谓的‘不自保’就是一颗赤诚的真心,就是真诚,这二字将是你未来生存于世的最大法宝,你要切记!”董竹君含泪看着孟阿姨点了点头。

下决心出逃没几日后,老鸨金氏便发现了孟阿姨隐瞒她已做“大人”的事实。随即,金氏便迅速将孟阿姨调离了董竹君身边安排到了账房。

在这个节骨眼上失却了最大的主心骨,董竹君心里慌乱极了,但她想起孟阿姨的话“可以真心换真心”,于是,她便用一颗赤诚心对向老鸨派来的另一阿姨三宝。

很快,在董竹君一颗真心的对待下,三宝也成了董竹君的人,因深深同情她的遭遇,三宝便开始竭尽一切所能帮助董竹君与夏之时密会。

一切准备就绪后,董竹君便开始装病不出台,老鸨随后用传统法子将她关到了西藏路弄堂里的二楼前楼。在这里被关了几日后,董竹君便找准机会支开了看守连夜乘着月色逃走了。

人的运数就是这般神奇,董竹君出逃找到夏之时所在的旅馆时,正是他们打包行李准备启程前往日本时。董竹君与夏之时汇合后,为了躲避青楼的追捕,他们便连夜逃到了日租界日本旅馆松田洋行。

民国的青楼管理森严,所以,董竹君出逃后,老鸨便利用流氓势力和租界巡抚开始四处搜寻董竹君的下落。他们还在半道将夏之时的大哥截获并关押了,好在,他大哥在被关押一星期并被罚1000元后终还是得以被放出来了。

自此,董竹君出逃一事便算是告结了。

董竹君摄于日本

回头看,董竹君的出逃虽是她自己亲自执行,但若没有孟阿姨的指导,她又如何能找到良人呢?若找不到良人,她的后半生估计也会和多数堂子里被赎出的姑娘一样了。

后来的董竹君一直牢记孟阿姨的教诲,在日本留学归国后,她回到了夏之时的四川老家。在这里,她再次用孟阿姨教给她的“真诚”二字赢得了夏家上下的尊重。期间,她之成功办厂也得益于“以真心换真心”。

后来,因夫妻矛盾带着四个女儿独自离家闯荡上海期间,董竹君也一直谨记孟阿姨的教诲。因为她为人真诚且乐于帮助他人,她的身边总有一批努力帮扶她的人,也正因此,她才能开办群益纱管厂。

1935年,因董竹君的为人受到广泛好评,在她窘迫之际,义士李崇高登门并奉上2000大洋。思来想去后,董竹君用这笔钱开办了锦江饭店,并一举成功。

一个人能成多大事,从来不看他有多大能力,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从来是人的格局。很多人的大格局是天生的结果,而董竹君之大格局由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的贵人孟阿姨。

开办锦江饭店期间,董竹君一直未忘当初的报国之志。她秘密加入了革命,并将锦江饭店变成为了革命者之家。在这里,她曾资助过落难的开国大将宋时轮,她也曾接济过困窘中的文豪郭沫若等等。

郭沫若

而这些她曾资助过的人,和她行过的善事,也终最终以各种方式回到了她自己身上。帮人者,终被帮!大抵如此!而这句话,也终只有真正拥有大格局的人,方能读懂!

让董竹君一生深感遗憾的是,她出逃后竟一直再未与孟阿姨取得联络。直到离世时,她也未能得到任何与孟阿姨相关的讯息,后来,这个未及报答的恩情,一直是董竹君人生里难以放下的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