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在北半球夏季的夜空中,银河横跨天空,织女星和牛郎星遥相呼应。这两颗亮星和天津四又组成了夏季大三角,其中最亮的是织女星。同时,织女星也是夜空中肉眼可见最为明亮的恒星之一,位列全天第五,北半球第二(除太阳之外)。

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天文学家进行过最多研究的恒星无疑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而第二多的则是织女星。

曾经,织女星被用作恒星的光度标准,视星等的0等最初就是以它为基准。在1840年,人类在夜空中拍摄的第一颗恒星正是织女星。早在1.15万年前,织女星还是北极星,而且它将会在1.37万年后重新成为北极星。

虽然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织女星只是一个很小的星点,但它的实际大小和亮度都超过了太阳。织女星的质量可达太阳的2.1倍,半径为2.4倍,光度为40.1倍,它的表面温度达到了9300 ℃。

由于织女星远在25光年之外,我们在地球上已经无法感受到它的热量。但如果把太阳换成织女星,地球会变得怎样呢?

首先,织女星比太阳大,我们在地球上将会看到尺寸更大的恒星悬挂在天空中,其视面积将会是太阳的5.8倍。在这样的地球上,将无法看到日全食,月球无法完全遮挡住织女星,因为月球的视直径与太阳相当。

由于织女星的质量更大,引力作用更强,地球想要保持在原有轨道上,不被织女星吸引过去,就必须以更快的公转速度环绕织女星运动。根据牛顿力学,地球的公转速度要从原来的30公里/秒增加到43.5公里/秒。在这种情况下,地球环绕织女星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只要251天,比原来缩短了100多天。

这些改变对于我们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真正会影响到我们的是织女星太热了。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刚好不近不远,处在宜居带中,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可以存在,生命能够繁衍生息。但如果换成织女星,结果大相径庭,地球将会变成“大火炉”。

织女星每秒产生的能量是太阳的40.1倍,根据光度随距离平方而衰减的原理,可以算出织女星的宜居带位于6.3天文单位之外,介于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只有在宜居带中,岩质行星的表面才可能有合适的温度来维持液态水。

地球与织女星的距离太近,导致地表的温度将会升高到502 ℃,这要比目前太阳系中的水星和金星地表更热。很快,地球上的液态水和冰川会被织女星完全蒸发殆尽,整个地球会被烤干,生命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到了那时,适合地球生命生存的星球将有可能是木星的几颗卫星。虽然木星在宜居带边缘,但它不可能是宜居的星球,因为它是一颗气态巨行星。不过,木星的几颗大卫星是岩质的,它们表面之下存在大量的水,例如,木卫二。

在织女星的辐射以及木星潮汐力的持续作用下,木卫二的冰冻表面将会融化掉,地下的液态水海洋也会暴露出来。到了那时,木卫二将会成为一颗水星球,海洋可能会覆盖全球,那里或许会成为生命的家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