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rap就像课文朗诵,准确来说,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念歌词机器。”

这是我和朋友在看《青春有你2》,看到选手表现后发出的感慨,真的是一言难尽,难道华语乐坛也进入了音乐“审丑”时代?

但正是这样有魔性,甚至都谈不上音乐性的“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迅速登上热搜。就结果来看,无论会不会唱歌,但人气和热搜都有了。甚至下面的评论都是太可爱了,太魔性了,路转粉了。颇有当年杨超越那一句注入灵魂的“燃烧我的卡路里”。

很多人评论说,就这样唱歌的方式,我也会。甚至很多业余喜欢唱歌的小伙伴,都能比这唱得好,但是能火起来的却恰恰是这样“审丑”的作品。rap已经变得越来越潮流,却也越来越不专业,好像只有加快速度,加上几个喊麦的唱腔就谁都可以一样。

后来,这个梗迅速扩散,节目的热度也有了,加上冰清玉洁的瓜,很多不太关注这个节目的人也知道了这个节目的存在。这个梗确实挺好笑的,甚至是节目组刻意为之,非常懂得传播学。但是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很多人的反应是被这样的唱歌方式转粉了?我们发现,华语乐坛这些年,很多歌曲也一直往这个方向转变。

“审丑”的时代,口水歌,抖音神曲,剪裁抄袭歌曲,甚至歌词低俗的歌曲反而容易火起来,这是非常悲哀的。周杰伦在《告白气球》火起来的时候,特别不解,为什么这个口水歌为什么火起来?他可能担心这样的市场需求会让越来越少的人花心思去写好歌。就像周杰伦写的一些特别有突破性的,比如《比较大的大提琴》,《床边故事》等等,却少有人知。

更加可悲的是,《学猫叫》大火的时候,周杰伦在演唱会歌迷点歌的环节,被歌迷点歌唱《学猫叫》,我看到周杰伦那不知所措的眼神,自己写了几十年的歌,经典歌曲无数,在这个年代,竟然不如一首《学猫叫》这么广的传唱,这是悲哀的。

这个就像最早的时候,吴亦凡即兴rap的“这个面又长又宽”,蔡徐坤的“唱跳rap篮球”。不管唱功怎么样,基本没有影响到他们在华语乐坛的地位,作品还破了很多纪录,甚至当起了导师,教别人来唱歌了。

现在的综艺节目指导选手唱歌的导师,或者选秀的节目,最需要的是名气,堆积的流量,这些让其有资本坐在导师席位那里,而不是资历和实力。

现在,华语乐坛的选秀,也好像并不是要选出真正有实力有潜力的选手,而是选择有颜值,有商业价值,有话题,能迅速包装的选手,至于初心,早已经忘了吧。

当年的周杰伦也是在综艺里,被吴宗宪发现曲子写得工整而挖掘。林俊杰和阿杜在节目比赛中被海蝶音乐发现,she是海选里挑出来3个唱歌各具特色的女孩组成的。那个时候,唱歌实力还是最重要的……

不过,我始终坚信,这样“审丑”的时代,出现的音乐如果只是为了博人眼球,是走不进观众的心里,就像昙花一现,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