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很多人的关键词都是“太难了”。

之所以难,是因为疫情原因,工作机会纷纷压缩,很多公司公开透露今年没有招聘计划;

也有很多人的关键词是“斜杠青年”。

所谓的“斜杠青年”,在老一辈的词典中,就是做副业。通过做副业,发现自己的喜好,同时能够经济自给自足。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中,“后浪”往往比你想象中来得更快更迅猛,诺基亚已经销声匿迹,传统传媒被抖音等APP打败,传统车企被新能源车后浪赶超。作为时代中的一员,你应该怎样去生存,去适应?

这个社会,是个宽容的年代,只要你愿意,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创新化生存》就是教你跳脱传统思维,将你对生活高速节奏的恐慌转化为创造的动力,作者王可越提出了如下五个关键方向:

反思:不断自我审视,提问,通过自省来调整生活与工作的目标,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感受:与外部世界持续互动,不固步自封,让我们切切实实的感受时代的发展;

洞察:锁定生活中的关键点,进行极简思考,从而洞察生活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

创意:再呆板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想象力,每天思考一下,让脑子不生锈;

行动:边做边学,快速迭代,想得多不然做得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今天我们就着重讲一下行动这件事情,因为生存之路是没有捷径所言,而想要通过不同的思路创新生存,脱颖而出,那么只有先行动起来,与其夸夸其谈的说自己想要做什么,与其焦虑如何过生活,还不如先行动起来。

首先,你要意识到“我能够”很多时候,大家都把“我能够”等同于“能够做到”。一旦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到,潜意识就会害怕如果不能做到带来的失败,主观能动性便消失了一半。

所以,首先你要意识到“我能够”,至于结果如何,其实涉及到很多因素,譬如周边人的态度,譬如周边的环境因素。

但是,你作为这件事情的主体,首先要给自己树立信心,就像学习走路的孩子,如果你连走路都不愿意,害怕摔跤,那么你就永远不敢站起来,学习走路。人类也不会从猿猴进化成现在高智商的动物。

只有你意识到,自己是能够走这件事情的,愿意开始思考为了做这件事情你需要准备什么,这件事情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整个过程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带给你成长的经验。

其次,做,然后再想很多人喜欢“未雨绸缪”这个词语,因为这个词语能够说明这件事情是经过深思熟虑,但是过多的思虑,反而会让人疲软。

焦虑的人可能在想着想的过程中,将自己觉得可能存在的困难扩大化,结果这些焦虑就像大山,把自己给压倒了。

所以,你要先行动起来。当然,不是漫无目的的二愣子,而是先尝试起来,在尝试过程中进行思考迭代,不管分阶段的反馈是积极亦或是消极,你行动起来了,你会发现,自己也会积极的给自己的行动提出下一个小目标,下一个改善的小行动。这些反馈都是正向的,都是雕刻着你个人的行动力的。

最后,在行动过程中创建自己的创新信心力当你做到上面两点,相信你已经开始行动了。你会发现,在行动的过程中,你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因为你一旦行动起来,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难。我现在刚刚开始写作,也给自己立了一个小目标,希望能够拥有很多粉丝,一起分享读书的收获。一开始,作为一名工科生,我觉得写作对于我来说,很困难。

但是,当我真的行动起来,我发现,我手写我心,尝试的过程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虽然还在刚起步,但是我相信,和我喜欢阅读的人,一定也有写作的冲动和想法。

“一个美好生活,我深信,是不适合胆小鬼的。它牵涉了拉伸与成长去发挥一个人更多的潜能。它牵涉了‘去成为’的勇气。他代表了把一个人完全地偷图了生命的洪流之中”。

亲爱的你们,当你真正的去做了,去试一试了之后,做着做着,你就会找到感觉,也许运气好会马上成功,也许会有波折,会失败。但是如果你不行动,在这个快速的时代中,失败来得太晚也不是一件好事。失败越早,效果越好,反之则意味着你试错的机会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少。只有随着积极进取的学习过程中得来的反馈,你去进行判断,随时进行试错调整。你才会获得成功。

中国教育里,其实对于失败,还是没有很大的宽容度,但是太多太多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失败也是另外一种成功,因为只有你失败了,你才知道成功的方法是什么。

今天,我就先从想得好不如马上行动的角度阐述了对于生活,最好的本质就是动手探索,边做边感知,快速高效,与其你沉浸在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完美,还不如撩起袖子,马上行动起来吧!

只有马上行动起来,你才真正的走上了创新之路。

下一篇文章我会对《创新化生存》中的其他观点进行解读,如何适应这个高速的社会,如何快速成长,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读好书,一起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