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糖友对“主食”产生过很大疑问:得糖尿病以后,是不是不能吃主食?作为糖友应该了解这些关于“主食的真相”!

01.主食是身体能量来源,缺乏会引起不适主食包括谷类作物,如稻米、小麦、玉米及其制品,以及薯类,如土豆、红薯等,所以主食即谷薯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即常说的“糖类”。一听是“糖类”,许多糖友便把“主食”列入了禁忌名单。其实,主食很重要,而且糖友们一定要吃主食!这是因为——葡萄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成可利用的最小单位之一,全身绝大多数组织都能利用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机体则会分解自身蛋白质“糖异生”来补充体内葡萄糖的不足,维持血糖平稳,造成蛋白质的丢失。此外,主食还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必需营养素的重要来源。02.不吃主食,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许多饮食营养治疗研究显示:长期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反而会抑制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实际上,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适度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配合运动,不仅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血脂,还可以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03.巧搭“主食”,平稳控糖主食种类甚多,不只局限于糖友们日常所知的大米饭、馒头和面条等。糖友摄入主食时,应该是谷类、薯类和(或)杂豆类的结合,这样的搭配更利于糖友!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中指出,糖尿病患者应该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1.做到粗细搭配。

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和杂豆类升血糖能力更低,因此,在定量的基础上,一般建议主食粗细搭配食用。全谷类和杂豆类的比例一般占三分之一。但对于老年糖友,视消化能力酌情调整。

2.不单独摄入主食。

主食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单独摄入后必定会引起血糖大幅升高,要减少它对血糖的影响,就要让主食和其他升血糖能力低的食物一同摄入,如富含蛋白质的荤菜、奶类,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等。这样不仅营养素摄入全面,而且有利于血糖平稳。

3.主食摄入定时定量,可适当加餐。

糖尿病患者每餐摄入多少能量、多少糖类都是有定数的,不能随意增减。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困难的糖友们,可以选择在三次主餐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增加2~3次间餐,这样的做法相对比较靠谱。

4.主食的烹饪方式要注意。

不主张糖尿病患者喝粥,因为粥的煮制时间过长,淀粉糊化比较充分,容易被消化道内的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快速升高。所以,主食吃“干“不吃“稀”。

5.进食主食要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不仅有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适当降低餐后血糖,而且也有利于糖友们控制进食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