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中国人们扬眉吐气的一场战争,也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实力相差巨大,中国还带着一顶贫穷落后的旧帽子,但却一改晚清以来怯弱怕战的胆小做派,勇敢参战。彭 德 怀勇挑重担,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迎战美军。

在将近 2 年的时间里,彭德怀以横刀立马的气魄,打得美军节节败退,最终被迫坐下来谈判,改写了美国从不与人平等谈判的历史。

彭 德 怀与美军的几次大战,都是典型的以弱胜强,显示了高超的军事造诣,小编特地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1、第一次战役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发生得太突然,志愿军还没赶到目的地,就与敌军遭遇,是一次典型的行军途中的遭遇战。彭 德 怀指挥志愿军以干脆、果断的动作,消灭了冒进的南朝鲜军队,然后又打垮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取得了与美军初次交战的胜利。

2、第二次战役

通过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在朝鲜牢牢的站稳了脚跟,彭 德 怀开始从容不迫的布置战场:在西线预设一个巨大的口袋阵,以中国军队擅长的诱敌深入战法,把美军一步步引向口袋;在东线,以国内开赴朝鲜的第9兵团围歼美军。

志愿军在东、西两个战场都取得巨大成功。东线的第9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地区与美军血战,差点全歼美军陆战一师。西线6个军以正面强攻和迂回包抄相结合,打得美军尸横遍野,清川江北岸简直成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

3、第三次战役

美军连遭志愿军两次沉重打击后,开始玩弄政治阴谋,提出“先停火、后谈判”的花招,暗地里却积极备战,准备北犯。彭 德 怀果断指挥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几十万大军越过38线,一直打到37线附近,粉碎了美军利用38线整军备战的阴谋。

4、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是在志愿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

美军利用快速机动能力,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不久就发起反攻。当时志愿军已经连续战斗了3个月,极度疲劳,迫切需要马上休整、补充。

美军在开始阶段曾有一点进展,但彭 德 怀迅速调整了部署:在西线以38军、50军,以及配属的朝鲜人民军,背靠汉江南岸设防,与美军血战无数个昼夜,死死的顶住了美军的进攻;在东线诱使“联合国军”向北冒进,致使侧翼暴露,主力适时发起反攻,取得了“横城反击战”的巨大胜利。

5、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是抗美援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国内新参战部队纷纷到达,彭德怀一次性投入3个兵团,以正面强攻和两翼包抄相结合,从东到西取得全线突破。

当志愿军参战部队北撤时,美军以大量的摩托化部队向北快速穿插,大军在后面紧追。彭 德 怀指挥志愿军各部节节抵抗、步步后退,以致美军进展缓慢。尤其是63军,在铁原与美军激战十多个昼夜,与美军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争夺,使美军的机械化优势全部失去作用,而部队却损失惨重。

战役结束后,美军终于认识到:要在战争中使中国屈服,是徒劳的。于是把国内的工业能力搬到朝鲜,在38线以南修筑了多条防线,密密麻麻的水泥工事和钢筋碉堡向南延伸了几百公里。

而彭 德 怀则指挥志愿军针锋相对,开始修筑土木的坑道工事,把部队全部藏入地下,并积极备战,先后粉碎了美军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至1951年底,美军再也不敢发动大规模进攻,中、美两军开始沿38线长期对峙。双方虽然一直战斗不断,但多是美军的一些冒失鬼看着志愿军的山头眼红,结果除了徒增一片美军尸体外,其它一无所获。彭德怀也于1952年4月回国,担任国防部长,开始他军人生涯的新征程------为中国 人 民 解 放军打造横刀立马的灵魂。

推荐阅读:

25人一起参军,半年后就牺牲24人,仅剩的1人成为美军的克星

此国曾是超级大国,以凶悍著称,但在朝鲜却被志愿军痛扁

中国怎么能打败美国?志愿军这一简单战法,就令美军百思不得其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