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卡

你办的第一张信用卡是为了什么?可能大部分人都一样,就是为了礼品和消费特权。

面对无处不在的流动办卡网点,隔三岔五的登门拜访,似乎办卡没有任何坏处,刷卡消费时潇洒的样子让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无法抗拒。

我想,你所在的单位隔三岔五肯定有不同银行的人推广信用卡,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会发行信用卡,需求的客户特别多,大部分人看到百利而无一害的表象后都会毫不犹豫开一张又一张。

不知不觉,毫无征兆的加入用信用卡的队伍,可能就是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不是缺钱,而是无法抗拒这种诱惑。

顺利入坑

刘大师是一名摄影师,副业为帮客户养卡,他身上一直都有上百张信用卡,每月交少量的养卡费用,他负责刷卡和还卡,随着用卡的良好记录,达到额度的目的。

额度高低似乎成了身份的象征,额度高的用户还会毫不保留的给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提额方法,最精华的莫过于用光额度和按期还款,偶尔分期贡献点手续费。

多少人抱着“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心态放纵着自己的消费欲望,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相信今后会暴富,一次还清所有欠下的钱。

老人省钱过日子,舍不得花钱买东西,有点钱了喜欢存起来。

我们认为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看到了想要的东西必须要马上得到,只要是钱能解决的事就不要犹豫。

我们认为存的钱不是钱,通货膨胀会直接贬值我们所拥有的,应该要毫不犹豫的花了去。

我们肆无忌惮的去冒险,拿着不属于我们的钱买了一些超出经济能力的物品,投资了超出创造能力的项目,以为所有的一切都会沿着我们想象的那条路发展。

当第一笔大额负债出现时,恐惧与激情交织的那种感觉开始了,看着那些成功的案例,不断的安慰自己,都是小事,一切都会过去的,别人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以贷养贷

个人POS机免费送开始流行,费率低,秒到账,获取现金的难度降了,现金垂手可得。

同时网贷崛起了,在网络广告的轰炸下,提前消费观再次得到共鸣。

生活不是忍出来的,最不能忍的,就是把最好的年纪,就这样忍过去。

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花钱和还钱逐渐麻木了,对眼中的这一串数字似乎没有了太大的感觉,不知不觉多张卡,多个网贷平台都开始用了。

在大额的周转之下,看起来微薄的利息显得那么渺小,心思就这样慢慢的从信心满满的做事变成了以贷养贷。

全线崩盘

随着授信额度的不断透支,发现周转越来越困难了,钱都到哪去了,明明没花什么大钱,债务逐渐增多,恐惧感越来越浓。

疫情让收入骤减,尽管铺天盖地的网贷平台还能用,可是发现自己不敢动了,仔细算算欠下的债,核算下利息,看看自己跟不上的收入,后悔已经晚了。

不敢说,看着家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忍心去破坏吗?甘心承认自己的能力还不起吗?甘心被亲朋好友嘲笑吗?睡不着,很长一段时间里脑袋里全部被这种恐惧感占据,后悔自己的自控能力,恨自己的收入水平。

可是能怎么办?必须得让自己掉入谷底了,很多事都是由小事发酵成大事的。父母辛苦一辈子,又要多辛苦几年了,在亲人面前优秀人设没了。

明明知道迟早会走到这一步,为什么不在开始就把事情说出来呢?一开始就掐灭火苗就不会让自己陷的这么深了。

个人感想

不能否认让个人轻易获得现金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打破了银行严格的审查和抵押流程。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人教我们财商的概念,如何分清负债和资产的区别,我们没有仔细思考过教如何正确的消费,如何正确的去用钱。

得与舍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姐妹,如此轻易地获得现金,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用付出吗?现金的用途是交换价值,我们难道不提供价值就能获得吗?

有句话说的没错,聪明的商人都是利用别人的钱在赚钱,在切实的商业计划基础上利用信贷获得启动资金,的确能加速让自己的事业获得成长,可是他们付出了劳动,创造了价值呀。

买房、车,一般的年轻人付不起全款,仔细盘算偿经济收入和还款计划后利用信贷提前获得这些,这都是建立在能力范围之内,这一切都是可控的。

年轻人,莫被轻易得到的东西蒙蔽了双眼,很多东西都是一把双刃剑,没有驾驭的能力千万要谨慎,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透支的一切总会加倍的还回去。

还是认真工作和生活吧,相信你的努力不会被亏待。

界戎,专注自我成长,专注独立思考。

我不是专家,是你身边的平凡人,愿一路与你相伴,感受成长的喜悦,以上仅为个人愚见,如有纰漏之处还望参与讨论指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