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将自己的同姓朱熹的理学作为明朝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加强中央统一集权。

可以说,孔孟的儒家是原始儒家,而宋明理学是吸收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原始儒家精神进行改造之后的儒家,已经没有多少孔孟儒家的味道了。

那么为何朱元璋要将朱熹的理学作为明朝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不是高度重视孔孟呢?朱元璋为何发狠要把孟子砍掉甚至要移除出孔庙呢?

这要从朱熹理学的核心精神说起。朱熹的理学巧妙地将天理与人间的政治秩序结合起来。朱熹认为,天理其实就是人间的三纲五常。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这个理论系统之中,皇权被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真理存在,是皇权合法性的最佳阐释。

第二,朱元璋建立的朱姓王朝,将同姓的朱熹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师”,有扯大旗作虎皮的意思,这与唐朝把姓李的老子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国师看待,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知道,孟子与孔子在精神气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孔子温文尔雅温柔敦厚,在社会秩序上强调礼,倡导“正名”,虽然对君权偶有微词,但实质上礼起到了很好的维护君权的作用。

而孟子则是一个在中国哲学史上少有的极为大胆的思想家,他强调“道尊于势”的理念,强调人民在政权之中的作用,他甚至石破天惊地提出,如果君主无道可以换掉,甚至可以像杀掉桀纣一样干掉暴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革命思想”,在这一点上,孟子可谓是儒家思想家中的异类。

1370年,贫苦出身而登基成为九五之尊的朱元璋,开始认真读书了。这一次他读的是《孟子》。朱元璋读着读着就气不打一处来,觉得孟子兼职就是一个异类,需要立马一棍子打死。

那么朱元璋都从孟子之中读到哪些让他心有余悸的话呢?

这要从孟子在齐国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开始。

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个齐国人要去楚国旅游,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但他回来时,却发现妻子儿女在外面挨饿受冻。有个齐国的长官,管理不好自己的下属,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

齐宣王不知是计,斩钉截铁地说,与无信之徒绝交,让无能官员下台。孟子步步紧逼,如果国君管理不好自己的国家,应该如何处理呢?齐宣王听了非常尴尬,孟子又在骗我辞职,最后“顾左右而言他”,打着哈哈算是把这件事搪塞过去。

孟子暗示说,国君要是管理不好自己的国家,干脆就辞职好了。这让齐宣王大为震动。更让齐宣王勃然大怒的是下面一句话: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说,君臣之间的关系,主要看君主的态度,君主要是把臣子当成兄弟,那么君主就是老大,相反,君主要是把臣下当成草芥,那么臣下就要把君主当成是仇人了。

齐宣王要发飙了,他向孟子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卿?意思很明显,孟子要摆清位置,要对你是客卿的身份有清醒的认识,要想考核合格拿全额奖金,就应该尊重领导。

孟子反问齐宣王,您说的是哪种卿?

齐宣王很奇怪,难道卿还分几种?

孟子告诉齐宣王,有王室贵族的同姓卿,也有外姓卿,君主有错,同姓卿反复劝谏无效,那就改立新君。齐宣王惊出一身冷汗,问孟子,那外姓卿呢?孟子说,外姓卿如果反复劝谏君主无效,那就辞职不干。

孟子的暗示也很明显,同姓卿为了祖宗的江山,完全可以将你废掉,而外姓卿完全可能远走高飞辞职不干。

齐宣王对孟子改立新君的大胆理论耿耿于怀,这绝对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的行为,他又问孟子,商汤流放了夏桀,周武王杀掉了纣王,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有啊,史书上说得很清楚。

齐宣王说,那做臣子的能杀掉君主吗?

孟子说,只有仁君才是人君,破坏仁义的人叫“贼”,破坏道义的人叫“残”,那些残害老百姓利益的国君,不是君而是“独夫”,周武王只是杀了一个叫纣的“独夫”,没听说有杀掉国君这回事啊!

孟子所持的“道尊于势”的立场,是先秦士人的核心精神。但是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明朝,先秦的“道尊于势”的思想早已经衰微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君权的极大强化,因此,朱元璋看到孟子的这些话,当然要勃然大怒,一度发狠说,要是孟子这个老头还在,早就被拉出去砍了。

让朱元璋发狠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在《孟子》中,还大量闪烁着以民为本的光辉,这让做了皇帝想当然以君为本的朱元璋很是不爽。经过通篇阅读,朱元璋发现孟子更多的异端思想。

比如,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百姓才是天下的主体和国家的根本,国君无足轻重。这是对皇权的严重挑战。

比如,“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孟子干脆说人民可以换掉皇帝,甚至可以杀掉荒淫无道的君主。

孟子这种石破天惊的理论,严重震慑了朱元璋,朱元璋冒天下之大不韪,命人将《孟子》中不符合“名教”的理论全部删除,推出《孟子节文》,甚至列入了科举考试的内容,以求人畜无害江山一统。

但造反上台的朱棣,却从《孟子》中找到了自己造反合法性的依据,于是在上台之后,迅速废除了《孟子节文》,这又说明什么呢?意味深长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