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为父母反对导致恋人分手的机率很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延续,在中国古代毕竟都是包办婚姻。中国古代婚姻双方父母说了算,很多都是没有爱情的结合,虽然今天已经是自由恋爱的时代,根深蒂固的传统依然部分存在。西方那种调节父母和子女之间矛盾的理论并不适合中国,西方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和恋爱选择无关,因为西方父母对子女婚恋干涉的事件极为少见,最多是提一点建议,不像部分中国父母那么强烈干预。

西方孩子的价值观和中国孩子的价值观也不一样,比如中国孩子大多志向颇高无法实现,而西方孩子的志向都很先实。比如中国孩子大都是当官发财,或者是成为明星和企业家等,而西方孩子的梦想大都是可以实现的普通劳动者,比如有的孩子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司机和成为老师。鼓励成长要切合实际,教育孩子要实事求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马云。作为咨询案例就不能用西方的部分标准对中国孩子做咨询。

西方恋人之间给对方独立空间要远远高于中国,比如在西方彼此都可以有异性朋友,可以单独和除了恋人之外的异性朋友一起吃饭和看电影等。不会因为和异性之间的友谊而影响和恋人之间的关系,这在中国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做到的。更有甚者有的中国恋人一旦恋爱就要求对方和所有异性朋友断了联系,甚至是亲属都如此次。西方恋人之间的吃醋和中国恋人之间的吃醋原因差的很多,太苛刻的要求会让对方接受不了。

西方恋人之间平时经常说我爱你,接吻和拥抱不分场合,非恋人关系也有拥抱和亲吻,属于礼仪。正因为这种经常说我爱你和常态化的接吻等亲密行为,才导致中国女友误认为对方非常爱自给,殊不知哪怕是即将分手也会如此。也就是西方人的正常社交被东方人理解为深爱自己。中国文化的内敛使得很多恋人之间不好意思经常说出来我爱你,更不可能不分场合把接吻当作家常便饭。往往中国女孩和西方男孩的结合都是悲剧,因为中国女孩把西方的基本误认为深爱自给,殊不知部分礼仪对谁都一样,并非深爱你的特殊表现。

西方人一起吃饭往往会把饭菜吃光,这样表示自己吃好了,请客人会非常开心。然而中国人却非常客气,总会留一部分菜,这样表示对大家的尊重。如果把饭菜都是吃光会让请客人很难看,难道自己点菜数量太少,没能让大家吃好。如此理念的差异就不能完全使用西方心理咨询案例来对中国人进行心理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