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杨振宁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他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推导出一套杨米尔斯理论,因此又衍生出数十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行业内,他被称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可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这位培养出杨振宁的大数学家有多强呢?我想许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

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杨武之背后的传奇故事:他9岁丧母,12岁丧父,如何在寄人篱下的悲惨境遇中,寒窗苦读,逆袭成为旧中国屈指可数的数学博士,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数学进程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番。

杨武之

童年

杨武之是安徽合肥人,生于1896年,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清末人士。他的父亲是个穷秀才,常年在外省任职,收入不高,而母亲又患有肺病,常年卧床不起,靠药物维持生命。

在这样的环境下,杨武之从小担负起了照顾重病母亲的任务。为了供应杨武之和其弟弟读书,他的母亲只得省下买药的钱,给他们交学费。有一次,母亲病情突然加重,杨武之拿了家中仅有的钱去买了一副中药,结果刚熬好的汤药正要送给母亲服用,却不慎掉到地上打翻了,母亲惶恐地叹息,表示自己的日子要到头了。

1905年,杨武之的母亲撒手人寰,三年之后,父亲也感染鼠疫客死他乡,杨武之兄弟俩无依无靠,成了孤儿,和叔叔生活在一起生活。

我们常说人生有三大悲:幼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晚年丧子女。杨武之9岁丧母,12岁丧父,在人生的开端就遭遇了第一大不幸,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阅尽人生冷暖,这段艰苦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发奋读书,坚决不和纨绔子弟及不求上进者为伍的人生信条,在学校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杨振宁

少年

可是,杨武之12岁时,中国还处在清朝末年,合肥根本就没有西式教育,读完了中学后就没法再继续读了。怎么办?

有亲戚说,建议杨武之去学一门吃饭的手艺,于是杨武之就跑去京城找老师学京剧,但是去了之后他发现京剧流派甚多,没有点关系很难出人头地,便放弃了。

回家之后,又有亲戚对他说,男子汉志在四方,今逢乱世,不如去从军习武,建功立业。杨武之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去了武昌军校受训,但是没多久,他就发现军队太过于腐败,便又放弃了从军这条路,下定决定要报考北京师范学院。

杨武之留学前(婴儿为杨振宁)

青年

您道为什么杨武之不去报考北大清华?因为这两个大学学费太贵了,一般人读不起,而北京师范学院不仅可以免费,还有可以拿到助学金补贴生活,这对于家境贫寒的杨武之来说,是唯一的读大学的机会。

最终,杨武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学院,四年后大学毕业,杨武之决心回到安徽自己就读过的母校任教,希望以自己所学报效国家,文学救国。可是,在学校里他却因为严格管教纨绔子弟却被学生乡绅阶级家长报复,最终杨武被迫辞职躲到安庆任教,之后他感受到:在腐朽的旧中国,文学救国是行不通的,科学救国或许可行。

于是,杨武之在安庆任教期间,决心准备报考公费留学生考试。在此期间,他与童年娃娃亲对象罗孟华结婚,并很快有了第一个孩子,即:杨振宁。

杨武之在美国留学时照片

赴美留学

1922年,长子杨振宁出生,而杨武之也在次年成功考取了安徽省的官费留美资格。

1923年,杨武之赴美留学,五年时间里,勤奋好学的杨武之先后获得斯坦福大学数学学士学位、芝加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坊间誉为传奇。(据陈省身徐先生回忆说,当时中国有博士学位的数学家不超过五个。)

可是,杨武之家里的孤儿寡母却为此非常担忧。杨振宁曾回忆说:当时常有亲戚提醒母亲罗孟华,说是出国留学的人,回国之后大多都会抛弃旧式妻子,另娶新欢。

这些说法让独自在家带孩子的罗孟华诚惶诚恐,非常担忧,她暗下决心假如杨武之真的抛弃自己,那她就一个人将杨振宁抚养成人。

留美回国后

不做陈世美

1928年,杨武之学成归国,在回国之前,他给家里发了一封电报,让罗孟华带着杨振宁去上海相聚。罗孟华看到这封电报,眼泪夺眶而出,因为他知道杨武之没有抛弃自己的想法。

1928年之后,杨武之被厦门大学聘请为数系教授,杨家一家三口迁往厦门,并在那里生活了一年,6岁的杨振宁第一次认识了这个陌生的父亲。后来在回忆中杨振宁曾说:

厦门那一年的生活我是很幸福的,是我在父亲那里学到最多东西的一年。在那一年之前,母亲在合肥教过我三千多个汉字,也曾在似私塾里学过一些古文,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接触新式教育。父亲回国之后,我从他那里了解到了科学、天文、数学、唐诗宋词、历史、京剧、围棋等等,许许多多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眼界大开。

晚年全家福

让中国数学发光

1929年之后,因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改制为清华大学,杨武之被聘请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一家人也搬到了北平清华园,在那里生活了八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大学流浪于南方,最终在云南落脚,和北大、南开合并成为西南联大,杨武之一直在这里任教。

清华和西南联大任教的这段时间,是杨武之的巅峰时期,他影响了很大一批学生的数学观念,与郑之蕃、熊庆来和孙光远三位教授一起,拉起了振兴中国数学的大旗,发掘了一大批极具数学天赋的数学天才,其中就包含华罗庚、陈省身、许宝騄这样的大师级数学家。

华罗庚曾说过:“引我走上数论道路的是杨武之教授。”陈省身则说:当时自己报考清华研究院是,正是看中了杨武之和孙光远在中国数学界的领导地位。

而到了20世纪中后期,这一批学生走出了国门,创造了惊世的成就,让整个世界改变了对中国人的看法。自此,中国人的数学天赋不再需要任何证明。

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

时至今日,我们常听到的大数学家或者物理学家,如陈景润、吴文俊、丘成桐、邓稼先、杨振宁等等,都和杨武之有着莫大的关系。由此,杨武之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影响力便可见一斑,称他为一代数学大师毫不过分。

谢幕

1950年后,因为清华大学没有续聘,杨武之在上海同济大学任数学教授。1952年开始在复旦大学任教,但后来很快因为糖尿病的原因,身体状况很差,一直休养在家。直至1973年5月在上海逝世。

对于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杨振宁曾说过,父亲很早就发现自己的数学天分很好,但从未试图过早地让自己进入数学,反倒是告诉自己,数理化在中学之前可以不学,语文和古文是要早些接触,将来会很有用。父亲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他在无形中塑造了自己对待学术的看法和态度,让自己真正理解了数学这一学科,进而在后来的物理研究道路上顺风顺水,极少碰壁。

最后,看完了杨振宁之父杨武之的传奇一生,大家对他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