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奶粉的事是“天大的事”,是0和1的問題,而不是50和100的問題。

全文3200字,讀完約需要3分鐘。

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話題還在發酵。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伊利集團質量檢測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提出建議,加強對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檢驗檢測,像傳統進口食品一樣走備案、報關、檢驗檢疫程序,堵塞目前渠道存在的安全隱患。

這個建議一開始被一些網友誤解,認爲是國內奶企想搞壟斷,禁止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後來經過媒體的報道和代表回應,才知道只是要加強對跨境電商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檢驗檢測,絕不是要禁止奶粉進口,進而消除了人們的誤解。

最近,看到有媒體採訪行業裏的人士,仍然在對這個話題進行討論,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比如,新浪財經採訪了一位被稱爲乳製品行業資深分析師的宋亮,他針對這個話題提出了三個看法:

第一個看法是,跨境購本身是電子商務國際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極大推動了信息不對稱,促進世界貿易;

第二個看法是跨境購奶粉在發展之初的確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假冒僞劣,但經過這5年發展,假冒僞劣產品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整體的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

第三個看法是跨境購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撕破了中國虛高的奶粉價格體系,打破了傳統經銷的固化利益格局,倒逼企業從營銷轉向研發。

最後他認爲,跨境購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滿足了消費者的紅利,國產奶粉必須恢復消費者的信心,構建真正具有優勢的競爭能力,而不是藉助什麼政策。

這一觀點在網上引來了一些關注,也很具有代表性,目前反對對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嚴格監管的聲音不少,很值得再深入的討論。

在我看來,這位專家的觀點有一些是對的,比如跨境購本身是電子商務國際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促進了世界貿易。這一點沒毛病,也沒有任何人去否定跨境電商這一渠道本身存在的意義;呼籲國產奶粉恢復消費者信心,構建真正具有優勢的競爭能力,這也是對的,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兩次都提到這一點。

但事實上,這兩點都不是要對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加強監管的討論中最核心的問題——跨境購本身的好處毋庸置疑,但不代表所有的商品都適合跨境購;國產奶粉當然應該恢復消費者的信心,構築競爭力,但這不代表目前的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流程不存在問題,這完全是兩回事。

這位專家認爲,跨境購經過5年的發展,假冒僞劣產品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整體的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所以跨境嬰幼兒配方奶粉政策沒問題。

首先我不知道有沒有數據能夠支撐假冒僞劣產品獲得一定程度解決這個結論,如果有,能不能把這個數據拿出來?

我看到的情況是,目前媒體還不時曝出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安全問題,海外媒體曝光的假冒僞劣奶粉新聞也不少見,而且是要流向中國市場的。孩子奶粉的事是“天大的事”,是0和1的問題,而不是50和100的問題,哪怕只有一起也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不能用“整體”這個模糊的詞來談論這個問題。

但這還不是最核心的問題。退一步說,按專家的觀點,是不是沒有假冒僞劣了,“整體得到了保障”,就代表奶粉沒問題了呢?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就可以按現在的流程進入國內市場?

如果海外流入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只要不是假冒僞劣就可以了,那我們國家還費那麼大力氣制定和推出堪稱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幹嘛?還對通過普通入關方式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長期進行海關入境檢驗,市場監管總局每月抽檢幹嘛?

從海外流入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絕不是沒有假冒僞劣就可以了,而是應該符合咱們國家制定的配方註冊管理辦法,符合咱們國家要求的安全標準和營養標準,而且應該實行嚴格的海關檢驗檢疫流程,像國內奶粉一樣接受監管部門高頻次的現場檢查和月月抽檢,確保符合咱們國家的安全標準和營養標準,並且萬無一失。

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討論最核心的問題是標準不統一,留下了漏洞,一些並不符合咱們國家配方標準和檢驗檢疫標準的洋奶粉通過跨境電商進入國內市場,進入寶寶們的口中;一些在國內通不過配方註冊管理辦法的奶粉,在海外搖身一變,套個馬甲,就回來了,導致了嬰幼兒配方奶粉“最嚴的監管制度”出現了裂痕。

而且,即便是海外流入的真奶粉,由於全球化的產地與採購目的地導致跨境電商產銷環節不可控,風險指數化增大。跨境奶粉涉及國別數量迅猛增加,對應的不同國家食品生產和質量安全標準存在差異,即使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也無法明確其風險源頭,不能對其進行及時的風險治理,導致食品安全風險加大。

還有就是營養標準的問題。即便洋奶粉不是假冒僞劣,但未必適合中國寶寶的體質需要。近些年因爲安全指標和營養指標,特別是因爲營養指標不合格,退關的產品很多。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說,中國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是根據中國人體質和健康需要制定的,符合中國寶寶的健康需要。而在國外購買的產品是根據外國人健康需要制定的,不一定符合中國寶寶,如果過度依賴國外進口奶粉,不一定能滿足中國嬰幼兒的營養需求。

比方說,中美兩國人體質不同,美國嬰兒配方奶粉標準對鐵元素的含量只限定了下限,沒有規定上限,但中國的奶粉標準特地對鐵元素的含量規定了上限。中國寶寶如果長期食用鐵超標的奶粉,可能出現鐵過量的中毒。再比如日本,四面臨海,母乳中一般不會缺碘,所以日本的奶粉沒有對碘含量做要求,但中國情況不同,奶粉中的碘含量對寶寶很重要,如果缺少就會影響生長發育。

說到底,這個事就是我們要對自己的配方標準、安全標準、營養標準有要求,要堅守,要自信,不能對自己國家生產的奶粉嚴格要求,對洋奶粉就網開一面,讓不符合咱們國家標準的奶粉流入國內市場,爲什麼我們如此不自信?爲什麼要厚此薄彼?

不管是國內生產的奶粉,還是海購的洋奶粉,最終都是進到中國寶寶的口裏,關係的都是中國寶寶的健康,那就應該一視同仁的接受中國政府嚴格的配方註冊審覈,接受嚴格的產品入境檢驗,以及月月抽檢等,不能留下任何可以鑽空子的空間。

這位專家還提到了跨境購性價比高,撕破了中國虛高的奶粉價格體系,倒逼企業從營銷轉向研發。這其實也存在邏輯上的問題。

性價比高是相對的,如果安全有問題,營養有問題,導致寶寶健康出問題,性價比到底是高還是低?再說,海關加強檢測,一視同仁的進行檢驗,就一定會推高成本嗎?我看未必。只是會擋住一些不符合標準的洋奶粉,留下貨真價實的品牌。

再說了,中國媽媽們不遠萬里買洋奶粉,圖的也不是價格便宜吧?這個可以隨便去街上做調查,中國媽媽們最看重的當然是安全問題、營養問題。但如果後兩者得不到保障,只強調便宜,有什麼意義?

至於要倒逼中國奶企從營銷轉向研發,我看還是首先營造一個公平競爭、一視同仁的監管環境比較好。留出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低檢測、低稅率的漏洞,並不能倒逼中國奶企奮發圖強,反倒是自己人對自己人的內傷。

我在網上看到,這位專家幾年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的觀點是,“跨境電商不可以做奶粉,最起碼應該有相應的門檻和監管標準。”“國內的貼牌奶粉很可能會通過跨境電商的渠道改頭換面再次進入中國市場,目前政策所達到的預期效果都會毀於一旦。”不知道幾年之後,專家的觀點爲什麼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當然,個別專家自己怎麼看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過在公共媒體上的分析和討論,讓公衆和監管部門去了解其中的問題,然後建立理性的判斷和完善的監管制度。

比如,媽媽們要意識到,洋奶粉並不是能夠隨便去買的,並不是買到的都是貨真價實的,並不是沒有假冒僞劣就代表着符合中國寶寶的營養標準、符合健康發育需要……

同時,通過公衆的討論,讓人們意識到,目前跨境電商在嬰幼兒配方奶粉方面還存在檢驗不足的問題,還需要去完善相關的制度,加強監管,堵塞漏洞,確保安全,依靠消費者的監督和生產企業的誠信經營,多管齊下,確保中國寶寶們喝上放心奶。

最後,我想說,多一些討論是好事,有一些爭論也是好事,能夠讓更多的人去關注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安全問題,最終修船補網,讓混亂的情況走向正軌。

與我們交流

稿件同時發佈於:

微博、頭條號、一點號、百度號、搜狐號、網易號、

ZAKER號、新浪看點號、雪球專欄、大魚號、趣頭條號、

商業新知號、同花順號、創頭條號、招商銀行社區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