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五千年,历史上的盛世王朝着实不多,除了大唐之外,想必“康乾盛世”算是较为知名的了;但这里要公正地说一句,康熙、雍正这两位皇帝暂且不提,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应该算是康乾盛世的尾巴,甚至将这一“盛世”变了味道。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乾隆的自信可不仅体现在“一个人的诗比全唐诗人还多”的文采上面,还有他对历代文物的“乱涂乱画”上;当然,人家是皇帝,“乱涂乱画”也是分内的事,传与后世仍属珍贵文物。

对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近代“东陵大盗”曾将乾隆帝陵打开,所得瑰宝不计其数;也正因如此,不断有宫廷宝物现世,前几年又有一枚价值2亿的“扳指”现于民间,专家虽然有心“回收”,但其拥有者的身份却让专家望而却步,他就是“乾隆帝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这里简单介绍,“爱新觉罗·恒绍”这名字不用多想就知道他是满族人;还不止这些,他还是国家“特级名医”,“诺贝尔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省政协委员。

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真是大惊小怪,如今‘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满族同胞虽然不多见,但也不至于‘身份特殊’吧?”当然,理论上如今全国统一,各民族同胞不分彼此,更没有“特殊身份”这一说;爱新觉罗·恒绍的“特殊”并不在于他的民族形式,而是他手里的两件宝物。爱新觉罗·恒绍是名中医,而且是“特级名医”,这要得益于他的著作《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关键就在“宫廷秘方”几个字,这就引出了他手里的第一件宝贝,出自清代宫廷御药房的《玄金秘要》

实事求是地说,《玄金秘要》在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究竟是怎样一本古籍,就连考古专家也没见过,这似乎显得“真假难辨”;但是,“爱新觉罗·恒绍”的《藏宫廷秘方集》却得到了卫生部的认可,而其就是根据《玄金秘要》所撰写,这似乎又验证了《玄金秘要》的文物特性。说到这或许有朋友要说了“别搞得这么玄乎,专家想看还不容易,既然是文物就应该归国家所有,专家直接收上来不就可以了?

这种说法多少有点“不讲理”了,法律规定并非所有古董文物都属于国家,至少“祖传”之物例外,而《玄金秘要》恰恰就符合这一点;说到这或有朋友会提出反对意见“都说是清宫之物了,清朝早已覆灭,宫廷里的东西还属于个人吗?”这才是真正的关键,一则“爱新觉罗·恒绍”是乾隆的七世孙,且有族谱为证,二则《玄金秘要》仅现于口头,谁也没见过,这让专家,甚至法律无从下手,也让这位“皇族后裔”有恃无恐;当然,这么说或许有点“不尊重别人”的意思,毕竟人家也没犯法,老盯着人家手里的宝贝也不合适。

“爱新觉罗·恒绍”还是引起了不小风波,这次不是《玄金秘要》,而是其“生活作风”;有东北的朋友或许知道,前几年吉林长白山曾有过一场规模宏大的“祭祖”活动。自古中华都是礼仪之邦,“祭祖”活动并不奇怪,况且长白山又是多民族同胞心目中的“神山”,在这里祭祖也无可厚非; 这场活动的主要发动人和参加者就是“爱新觉罗·恒绍”,就见其身穿龙袍,摆皇帝车驾,自称“皇孙”,以“帝”自称,这就显得很不合适了。

简单的说,这次活动全场皆以“满清帝制”来安排,除了“爱新觉罗·恒绍”身着龙袍外,左右人更是身着朝服,头顶华盖,山呼万岁,焚香叩首,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在拍清宫戏;乍一看,这场“祭祖”别出心裁,但仔细想又觉得哪里不对,毕竟封建王朝给世人带来了无尽伤痛,好不容易进入新时代,又出现这种“帝制”祭祖方式,难免让人生疑“这是要搞复辟吗?”

当然,每个民族的风俗不同,对“祖先曾经的辉煌深感骄傲”也无可争议,用“爱新觉罗·恒绍”的话说:“爱新”是黄金的意思,“觉罗”指的是其发源地“依兰”,爱新觉罗的意思是,如黄金一般高贵的圣洁之地,因此他对自己的祖先,以及“皇室血统”深感自豪。或许正是这个原因,“爱新觉罗·恒绍”的日常生活也显得颇为特殊,起居装饰皆以“黄色”为主,除了必要的装外,就连妻子的日常服饰也以满清后宫的装扮为主;熟悉“爱新觉罗·恒绍”的人都知道,他是乾隆的“七世孙”、“如果清朝继续,或许他就是皇帝”。

说到这,争议也就出来了,有朋友认为“百家姓这么多,倒退五百年谁不是‘皇亲国戚’,我骄傲了吗?搞这么大排场就是沽名钓誉,想借此敛财出名。”这也是大多数朋友的想法;除此外还有人觉得“不能排除这种人的野心,太平年月还好,如果是动荡年代,是不是真的要造反复辟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有点“杞人忧天”,但五千年历代王朝的变更,似乎这一过程都曾出现过;总而言之,“爱新觉罗·恒绍”的帝制祭祖,以及他的生活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究竟处于何种目的,这里不再过多评论。

前面已经说了,“爱新觉罗·恒绍”手里有两件宝贝,一件是《玄金秘要》,另一件是一枚“扳指”,喜欢看影视剧的朋友或许会注意到,清宫戏中,但凡皇族贵胄,大拇指上必不可少一枚扳指,世人多认为这是“富贵”的一种象征形式;这么理解不能算错,但又不能说完全正确,因为“扳指”并非源于满人,据考古资料显示,目前出土最早的“扳指”要追溯到战国时代,而当时还没有“满族”之说。

最初的“扳指”并非装饰,而是用于军事的一种辅助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射手将其戴于拇指,正下方有槽以扣住弓弦拉箭,防止放箭时,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说文》有载“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箸右巨指”这也是扳指的最早记载,同时也说明扳指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韘(shè)”,明代将领戚继光,曾明确以“机”作为扳指的称呼,因此古代又称“扳机”。既然战国时代就有了“扳指”,传于少数民族也不奇怪;而最早的满人又属游牧民族,弓箭是其生活必需品,八旗统治中原后,为表达“念祖”而经常佩戴扳指也就很好理解了,久之演化为“富贵”的象征。

清代扳指在今天并不少见,诸如玉质、翡翠、象牙等层出不穷,甚至在乾隆年间,皇帝曾亲自督造过一批宫廷御用之物,“扳指”也位列其中;随着百年风云变幻,乾隆究竟造了多少“扳指”已无从统计,但收藏价值却日益水涨船高,例如2007年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乾隆御制”的一套七枚扳指以数千万的价格成交。但这还不是最高的,“爱新觉罗·恒绍”拇指上也有一枚扳指,价值竟高达2亿;这可不是乱说,一则“爱新觉罗·恒绍”声称:这枚扳指是乾隆帝传给后世子孙的,“御用”和“御制”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对此有专家就认为“乾隆御用扳指,理应是珍贵的国宝文物,让一个现代人整天戴在手上,终究没有放在博物馆珍藏更合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