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一哥”李佳琪、“淘宝第一主播”薇娅、“网红电商第一股”张大奕……这些赫赫有名的人,在罗永浩的入局下,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直播带货,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产物。

从形式上来看,直播带货与早年的“电视购物”很像,只不过一个是在电脑、手机上,一个是在电视节目里,原来的主持人,现在换成了“主播”,本质上都一样。不一样的是,直播带货,似乎比电视购物的效果更好、更火。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会去看电视购物,而去选择本质上差不多的“直播卖货”呢?当下炙手可热的直播带货,底层逻辑是什么,不管什么商品都能在直播间大卖吗?直播带货,还能火多久?还有,到底是什么人,会在直播上买东西?

这篇文章,给大家一一分析。

逐渐边缘的“电视购物”和火爆的“直播带货”

说直播带货,不得不提“电视购物”。

早在1992年,广东省的珠江频道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购物节目,1996年大陆第一个专业的购物频道北京BTV开播,在中国已经有24年的历史。

但是,大家普遍对“电视购物”的评价不太好。

无论是商品本身,还是推销方式,都显得不那么“高大上”。到了直播带货,情况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善。大家津津乐道的李佳奇、罗永浩等人创造的销量奇迹,只不过是金字塔端的个例罢了。

罗永浩等流量大咖,即使去做电视购物,也会创造轰动效果,只不过,罗永浩通过互联网,放大了这样的效果。

直播创造了新的流量来源吗?

看好直播带货的人认为,直播利用冲动消费,让更多人参与到卖货行业,创造了新的流量来源,是电商发展的新机会。

这个观点看似正确,但细究下来可以发现,看直播的人大多是知道淘宝、京东或者拼多多的,即使存在一部分“新兴”流量,但也好比在沙漠里打井。

如果直播带货的“冲动消费”可以创造新的流量源泉的话,电视、新闻APP也应该有同样的效果,只是效果比较差而已。这么看来,直播的确是一个流量渠道,但绝对不是什么好渠道。

直播带货,到底适合卖什么?

说到底,直播带货终究是为了卖货,想着靠薇娅、罗永浩直播来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要想知道直播带货适合卖什么,其实得看你“选中”的主播的观众都是些什么人。简单点说,你在小学门口开服装店,生意很可能好不了。

另外,直播天然带有的“视觉效果”,或许决定了那些容易依靠“外观”展示,触达观众的商品更适合“直播带货”。

比如口红、服装、水果等,就比较适合直播带货,而即使火如薇娅,也卖不动豪宅和“火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