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序/撰文

飞鱼/编辑

在《基业长青》一书中,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拉斯花了6年时间,研究全球那些已经或者立志要做百年老店的企业。他们总结了这些企业几个特点,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这些企业基本上都会“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前者是保持主业的“不变”,而后者是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而进行的“变”。

变与不变,成了很多基业长青公司的最大特征。近些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多元化布局,锐意求变。以地产行业为例,除了传统的商业地产、住宅外,更是横向进军长租公寓、联合办公、大农业、机器人等十几个门类。

而这其中,深谙“变”与“不变”精髓的,碧桂园是其中的佼佼者。3月27日,碧桂园对外公布了2019年财报,从财报中的变与不变,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碧桂园。

01

主业不变:建恒产,筑恒心

碧桂园这几年,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战略布局,都值得好好研究。而这其中,碧桂园的地产主业尤为引人注目。

碧桂园主业的“不变”,首先表现在持续增长的势头上。财报显示,在2019年房地产行业放缓的大环境下,碧桂园实现了权益销售5522亿元,在第三方统计的全口径销售金额上,碧桂园稳居行业第一,已是三连冠。此外,碧桂园2019年全年实现总营业收入约为4859.1亿元,毛利润1266.4亿元,净利润约为612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为401.2亿元,同比增长17.6%。

其次是稳健发展的趋势不变。截至2019年底,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约2683.5亿元,达到公司有史以来最高水平。此外,碧桂园另有3167.9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未使用,现金流十分充裕与此同时,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仅为46.3%,较2018年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拥有现金,同时偿债压力降低,这意味着碧桂园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

再次是全面布局的初心不变。截至2019年12月底,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2512个,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2个地级市、1299个县/镇区;在已获取的可售资源中,97%位于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3%位于五大城市群,大多数货量的分布符合人口流动趋势。

在所有房企中,碧桂园是布局最广泛、市场渗透最深的,但杨国强常说,中国太大了,中国60%以上的县我们还没去,还有广阔的空间。

创业29年来,碧桂园一直坚定地投资时代,投资中国,从未动摇过。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而对于中国房地产企业来说,他们最大的“不变”就是为亿万人民建造恒产,打造恒心,碧桂园无疑做到了。

02

多元求变:成为一家高科技企业

在夯实主业的基础上,碧桂园也一直在“求变”。

碧桂园的“变”,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对业务探索的一往无前,用《基业长青》中柯林斯的话说就是,“敢于设定大胆的目标”。

在世界企业史上,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如索尼、沃尔玛、福特汽车也同样设立过“大胆”的目标,比如索尼在进军晶体管前说“我们要改变日本产品在全世界各地品质低劣的形象”;沃尔玛创立后称要5年内全州最好,1990年销售额360亿时,提出每平方尺增加60%即1250亿的销售额;亨利·福特在1907年43岁时给福特公司提出一个目标,“我们要让汽车大众化”,这才有了后面风靡全球的福特T型车。

碧桂园的一些决定,在很多人看来同样“大胆”——2018年9月,碧桂园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并引进万名研发人才,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器人研发基地。杨国强说,碧桂园应该是一家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很难想象,一家房地产企业将自己定位为“高科技企业”,在很多人眼中,房地产与科技似乎沾不上边。但在某种程度上说,“大胆”的目标,也即意味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与决心。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碧桂园在高科技产业的征途上就迈出了一大步,旗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吸引了3000多名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在职的博士就有1000多位,不仅远超中国众多高科技企业,甚至连一些高等院校都难以望其项背;公司自2018年7月成立以来,已累计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获得授权327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目前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有50余款,累计32款产品投入工地测试应用。如外墙喷涂机器人的工效比人工提高了4-6倍,预制内墙板搬运机器人一次可以搬取3块单块重量约180公斤的墙板,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都大幅提升。更有自主研发的“24小时无人、全自动化运作”煲仔饭机器人,在今年2月疫情期间出现在武汉新冠肺炎疫区的隔离点,为医护工作人员免费提供煲仔饭配餐服务。截至3月,机器人餐厅已有5家实体门店正式对外营业。

纵观碧桂园这两年的“变化”,无论是布局机器人建筑、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新零售等新业态,还是明确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是未来三大重点业务,其实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围绕地产主业,抓住时代的趋势,“多元布局、协同发展”。因此,在多元化产业方面的“求变”并非缺乏定力,而是更好地适应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保持企业持续不断的生命力,打好百年老店的基础。

而理解了碧桂园的这些变化,才能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企业的“基业长青”追求有更深刻的认识。

03

双轮驱动:投资中国城市化和高科技

纵观历史上所有的基业长期企业,业务上的坚守与求变都努力契合时代的趋势。正如碧桂园变与不变的背后,寻找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杨国强说,自己的初心就是,为老百姓造又好又便宜的房子。碧桂园成功的根本在于时代,找对了势,借势而生、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杨国强所谓的“势”,就是中国城镇化的大势。

过去四十年,中国经历了世界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60.6%,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直是改善人居环境的主力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平米,比1978年增加32.3平方米。截至2019年,房地产加建筑业为中国提供了5000万个就业岗位,创造了中国1/7的GDP。各地的土地出让金贡献了中国1/5的广义财政收入,房地产相关税收则占狭义财政收入的1/6。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斯蒂格利茨说:“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化和高科技都在迅猛发展。

而城市化和高科技,正是目前碧桂园致力于全力参与的事,双轮驱动,名副其实。

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城市化进程离80%还有差不多20%的增量空间,至少还需要15年时间,一些中部和欠发达地区大概还需要20年时间。碧桂园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建恒产,筑恒心。在这个基础上,用机器人、现代农业等高科技业务对传统的地产业务进行改造,最终实现与时代共振的梦想。

04

初心不变:对人好,对社会好才有未来

对企业来说,“你是谁”远比“你去何方”更重要。因为方向可能会顺时而变,一家好的企业必然有其坚守的价值观与使命。换句话说,“变”只是为了更好地“不变”。同样,对碧桂园来说,无论在业务上有哪些变化,回报社会的初心不变的。

在财报中,碧桂园认为,对人好,对社会好才有未来,“国家的城镇化和现代化成就了我们,我们也正努力反馈国家精准扶贫和现代农业也是碧桂园的主业。”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回报社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提供好的产品为社会创造财富。碧桂园以打造民生地产为己任,在1200多个城镇为超160多万户业主提供了家园。据统计2019年碧桂园合同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8854元左右,连续多年保持低位,用规模化经营实现了普惠化的民生责任。碧桂园目前有10多万员工,2019年纳税额高达702亿元,在积极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努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另一种则是为社会代持财富。企业家被称为社会财富的“代持人”,碧桂园自成立来,集团及杨国强累计参与社会慈善捐款已超人民币64亿元,并主动参与全国9省14县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帮助33.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碧桂园捐赠设立的抗击疫情基金规模累计已达人民币2亿元,通过捐赠设立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关爱基金、全球购买急缺医疗物资、直接运送物资到疫区一线、向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免费提供餐饮机器人、自办口罩生产线等多种方式支持各地防疫工作。

碧桂园在扶贫、助学等公益慈善事业的参与广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耗费精力之强,让我们看到了一家基业长青企业超越利润的追求。

而这种超越利润的追求背后,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精神觉醒。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正在将中国传统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革命信仰精神(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和现代市场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进行“三位一体”的融合,“变”与“不变”,恰好是这种企业家精神的外化于行而已。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有过一句著名的话,“这不是终点,甚至不是终点的起点,但可能是新的开始。”——对碧桂园来说,2019年的成绩,变的是财务上的数字,不变的是“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追求。2020年,又一个新的开始。

这里是财经风象,如您喜欢,请转发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