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三名博士毕业生的故事,一名是正在找工作的博士生,一名是工作已经找好,但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还有一名博士生则是已经参加了工作,开始接受生活的“苟且”。

三人所处阶段不同,但代表了大部分博士的生存现状,没有外人想象的光鲜,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01博士A:毕业就业的一点点反思

找工作的这一段时间,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也经常让我夜里辗转反侧,那就是读博究竟是为了什么?找工作其实我想着很多人还是愿意去高校,无他,会有点自由时间,特别是对于工科来讲。

去高校一般就两种选择,好学校和一般的学校,普遍而言,好学校大部分都在省会城市,安家费很低,指望一点点安家费去买一套房子肯定是不现实的,大部分老师的工资一年可能就在8到12万。

硕士加博士大部分至少要读6年左右,6年的时间,有些同学本科毕业的大部分工资都比你高,心里有些难以接受。好学校进去后也不会轻松,科研压力会比较大,这也是让我夜不能寐的原因。

第二个选择就是一般的学校,进去后无他,老老实实教书,安家费基本上够当地房子的价格或者提供房子入住,但是进去后,平台差,项目拿不到,安安稳稳的一辈子,从进去后到退休工资的浮动不会超过3000。如果评不上职称,大概率还不如刚进去的工资,博士答辩完没有一点点开心的感觉,反而觉得有种怅然若失的感。

02博士B:一年工资10万,回老家211高校还是一线城市二本学校

工业自动化方向,211本,一线城市985高校硕博,海外博士后。导师是领域内大牛,但并没给推荐工作,交叉学科,方向换了几次,只有一篇影响因子12的SCI文章。目前找工作遇到两个选择,一个是老家的211高校,一个是一线城市的二本学校,不知该如何选择。

独生子女,老家没什么可以惦念的,爸妈可以支持一线城市买房。英语好,资料整合能力可以,写论文没有不开心,但也没有太开心。

老家211不算科研奖励,年薪不到10万,北京一线城市第一年10万,市属高校以后估计也就15到20万,工资都不算高,但目前能找到的也就这样了,都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回老家有回老家的好,父母有一定的人脉资源,房价也低,但可能一辈子也就那样了,留在一线二本高校当老师,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咸鱼翻身”。

03博士C:读完博士,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从小山沟走出,初中高中为了省晚饭钱,饿到前胸贴后背,本科在某名校,成绩不错,博士海外,在某二线城市某名校工作。

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好像都摆脱不了失败者的感觉。父母也是各种不满,各种暗示应该去一线城市,朋友的小孩都在那里,收入都是多少多少的,出入都是五星级酒店。连那种没上过大学的隔壁家女孩都嫁的高富帅,老公收入都是一两百万,婆家各种宠爱,名车豪宅不要钱似的买。

亲戚们也是各种讽刺,哟,博士呢,海归呢?年收入多少呀?买房没?我一般都客气回答:够花,呵呵。他们坚持:少说也有50万吧?我说没有。

诸如此类的对话总是不停,每次看到爸妈都低着头不说话,我就很难受,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很难过,感觉怎么努力都没办法,看不到未来。

感觉我越来越走极端了。一方面对着生活中的人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总是很被动,无法接招的感觉,所以老被亲戚们和爸妈朋友们私底下叫书呆子,甚至当面讽刺,我也接不下去话,一方面对着国内外教授们,我潇洒自如地给出很精彩的回答,语言之间切换无障碍。

可是和教授们讨论完,我又开始封闭自己,一句话都不说。越来越宅。不爱和人交流。今天又被爸妈说工作不好,隔壁家谁谁谁工作好,嫁得好,娃生得好,反正各种好。暗示我就应该怎样怎样,关起门难受了很久很久。

04结语

生活就像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读博亦然。

博士,比本科生多读了至少五年书,比硕士生至少多读了三年书,毕业后却发现以前的同学已然风生水起,而自己却还在为五斗米发愁,世俗的眼光给自己带了无形的压力。

但重要的是调节自己的心态,下面这段话,送给读博的每一位兄弟姐妹。

每个人想要的不一样。刚毕业的总想着怎么才能多赚点钱,毕竟学历在这,别人的眼光在看,说白了还是面子,是别人的眼光,是心里的一份不甘。倘若能安安分分地做好一份工作,倘若还记得初心,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我满足就很不错。

若做出成就了,自然有了荣誉,有了金钱。现在硕士想进高校科研院所,不好进,进去了也很难上升,最低门槛也是要博士,虽然要自己找方向搞研究,但做好了也是大有机会,不知有多少硕士又想着读个博士,好有所发展。大部分人在羡慕着别人,终归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现实世界里,不忘初心,无愧于心就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