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仙逝,顺治帝福临万念俱灰,意欲出家。顺治帝此举,在皇室犹如平地一声雷,在紫禁城里炸响……

当朝皇帝出家,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

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就是首位。

萧衍是最会闹出家,他都记不住有多少回了。

第一次是他到同泰寺舍身出家。出门时说,他要去寺庙拜佛,后来就是不走了,赖在寺庙里非要出家,当了四天和尚,被劝回,这次被劝回。

但后面出家后,几乎都是用钱赎回的:比如他第二次再去参加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他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数日后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第四次又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到后来,连他自己都记不清出家了几次,还俗了几次,反正就是反反复复的出家又还俗、还俗又出家这样的闹,倒是他出家寺庙每次赚得钵满盆满的。

自梁武帝闹过出家之后,当朝皇帝闹出家的事还没有过,直到时间过了1100多年以后的清朝,才出了一位闹出家的当朝皇帝,他是史上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闹出家的皇帝。

他是大清朝的第三任皇帝顺治帝福临。

顺治帝对佛教的痴迷,出于一次偶然的相遇。

时间是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在狩猎回程途中,偶见一座新建的寺院——海会寺,他就进去休息休息,并召了寺院的住持——憨璞聪。

这个憨璞聪,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是临济宗龙池派四世法师费隐容的法孙,又是木陈忞和尚的侄孙。他和木陈忞先后师承密云园悟(龙池派三世法师)禅师。所以,他不仅精通佛理教义,更重要的是能言善辩。

对佛教近乎茫然无知的顺治帝与憨璞聪这么一交流,就感觉突然遇到了知音,俩人谈得非常融洽,让他对佛教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便常常召他人宫,经常询问佛法大意。再后来,在憨和尚的循循善诱之下,顺治对佛法大意几乎烂熟于心。

顺治十四年(1657),憨璞聪向顺治帝引荐了高僧玉林琇、木陈忞等人。顺治帝延请他们入宫讲授佛法,还得了个“行痴”的法号。

后来,玉林琇又为顺治帝推荐了弟子茆溪森。茆溪森的学识和修养深为顺治帝敬佩,两人常常在一起讲经论禅,秉烛夜谈。

而真正让顺治帝萌生出家念头的是董鄂妃的仙逝。

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之女,生于崇德四年(1639)。她容貌秀丽、仪态大方,更重要的是她知书达理、性情温和、品行高洁、谦恭节俭,因而深受顺治帝的喜爱和尊敬。

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为顺治帝产下皇四子后,因皇四子不足百夭折,从而一病不起,最后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香消玉殒,年仅21岁。

董鄂妃仙逝后,顺治帝一时间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感到人世间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可以留恋的了。于是他看破了红尘,并自诗曰:“吾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入帝王家?”

所以,痛不欲生的他执意要出家为僧。禅师茆溪森好言相劝,但顺治就是不听,无奈之下只能为顺治剃光了万千烦恼丝。

皇帝要出家为僧,而且已经剃度。这消息在皇宫里无疑是平地惊雷,连深居后宫一心抚育玄烨的孝庄太后,在太后和王公大臣的规劝无效后,孝庄太后使出了绝招,把茆溪森的师父玉林琇召来。

师父毕竟是师父,对付顺治帝有招数。

玉林琇让茆溪森坐在一堆干柴上,手举火把,对顺治帝说,皇上如果不蓄发还俗,他便将茆溪森活活烧死。

顺治帝没有办法,只好答应蓄发。

但他对出家为僧仍不死心,再次向玉林琇表明出家的意愿,并问道:“佛祖释迦牟尼和禅祖达摩,不都是舍弃王位出家了吗?”

玉林琇回答道:“佛祖和禅宗是悟立佛禅,而当今世间需要您护持佛法正义,所以,您应该继续做好你的皇帝。”

正是这段规劝,顺治帝才回心转意,打消掉出家的念头,这个家总算没有出成。但是,不久之后顺治帝却染上了天花,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23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