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北方的气温还不是很高。而在河北献县蔡西村的温室大棚中,室温已经达到40多度。尽管大棚内高温、高湿,让人透不过气来,但蔡春记仍在大棚中忙碌着。蔡春记是蔡西村人,已经搞温室大棚5年。5年来,蔡春记每天都在“挑战”如此的高温。

蔡西村是个棚室果蔬专业村。该村的温室大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从最初的28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亩。可以说,该村的家家户户搞温室大棚,全村的耕地基本上被温室大棚所覆盖。

尽管蔡西村是个出了名的果蔬专业村,家家户户靠此挣钱营生,但蔡春记却是个例外,因为这些年来,他就没有搞温室大棚,而是带着一帮人在外搞建筑工程,直到5年前发生改变,改变的原因则是“钱太难要了。”由于建筑工程资金难以回笼,因此蔡春记决定转行,回乡跟其他乡亲们一样,搞温室大棚。

蔡春记头脑灵活,肯于吃苦受累,通过不断学习和钻研,原先他这个搞温室大棚的门外汉,目前已经成为搞大棚的行家里手。通过5年的发展,目前蔡春记已拥有4个温室大棚,每个温室大棚投资均在18万元左右,其中一个高标准大棚,投资高达30多万元。

蔡春记的温室大棚中,目前生长的是市场上畅销的甜瓜品种。甜瓜秧苗于去年11月中旬种植,今年3月份开始采摘上市,直到6月中旬,整个采摘期才会结束。而这3个多月的采摘季,每个温室大棚就能收入七八万元,4个温室大棚,能收入30多万元。蔡春记说,如果刨除雇用工人以及生产资料成本等,能净赚20多万元。

4个温室大棚,3个多月时间,纯赚20多万元,或许很多人听到这个数字,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其实不知这些都是用汗水换来的。蔡春记介绍,甜瓜秧苗冬季定植,冬季不管多冷,衣服穿得多厚,进入温室大棚内,首先要做的就是脱掉棉衣,只穿秋衣秋裤劳作,即便这样,时间不长就要一身汗,每天都是这样。

尽管温室大棚中的温度很高,如果冬季总待在里面也算是“享福”了,但就怕走出大棚。“走出大棚,外面很冷,如果遇到冷风一吹,就会感冒得病,长此以往,就会得风湿病,腿疼胳膊疼。”蔡春记说,几乎每个搞温室大棚的,最后都会患有风湿病。

蔡春记坦言,每天进入温室大棚劳作,就是每天向高温发起挑战。“没有办法,干我们这一行就是这样,每天顶着40多度的高温,每天忽冷忽热。”蔡春记介绍,每天除了挑战高温外,搞温室大棚,几乎每天不能休息,没有节假日,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蔡春记介绍,温室大棚甜瓜采摘期,从3月份开始到6月中旬结束,采摘期过后,这些温室大棚将会种植西红柿和黄瓜,一直到11月份黄瓜、西红柿采收结束后,再栽种甜瓜秧苗,完成一个轮回。就这样,每年周而复始,每天离不开温室大棚,每天忍受高温。

尽管这种高温、高湿的劳作环境,每年能给蔡春记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也算是收入不菲,但蔡春记说:“搞温室大棚投资大,目前我已经投资近100万元,每天还很累,但没有办法,还要继续下去,最起码搞温室大棚卖果蔬没有欠款,虽然累点儿,但是这有保障啊。”【文图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