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省GDP排名已经出来了,全国首现“10万亿GDP俱乐部”,广东GDP首次突破10万亿,甚至超过澳大利亚全国的GDP。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的产能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但另一方面,广东的学生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全省仅两所985和211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对比相同经济体量的北京上海落后了不止一点点,剔除一线城市,即使对比浙江、湖北,广东高校实力也不具任何优势。那么原因为何呢?

其实,历史上中山大学的实力十分强劲,它由最初美国传教士办的格致书院,后改为岭南大学,1924年,邹鲁(民国时期政治家,中山大学首任校长)接管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广东法科大学两校之后,即于当月24日召集三校学生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举行大会,会上宣布筹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还亲自动手筹措资金。

那时的广州中山大学盛极一时,如果完整保留到现在,哪怕”壮士断腕“将部分院系分离出去,在全国来看也是群星闪耀。但历史上为了全国科教文的建设,进行了两次院系调整。

1952年第一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调出,组建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等。

中山大学天文系调往南京大学,地质系调去湖南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哲学系前往北京大学,人类学系则调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

1953年7月开始第二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的财经、政法各系分别调至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等院校。

1954年,将全国唯一的语言系由中山大学调整到北京大学,语言系主任王力教授带领全系师生48人整体迁出。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划归中国科学院管理(现华南植物园)。同时也将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东法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等院校部分有关科系师生调至中山大学。

结语:可以看到,历史上中山大学为全国高校的基本建设做了巨大贡献,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偌大广东,在高校实力上明显偏弱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