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故宫那些隐藏在深宫后院之中却秘而不宣的“禁区”,历经岁月沉浮,却静默如谜,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充满了神秘、禁忌和吸引。

今天,我们借助丰富的史料,透过个人化的视角,为大家搜寻翻查了历史殿堂中尘封已久的记忆,捕捉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了的那些历史人物及其起伏命运,让我们从他这篇叙述写作甘苦的文章中去感受和体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故宫。

所谓的“隐秘角落”,是对大多数人而言的。自这座宫殿在公元1420 年竣工,到 1925 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在这五个世纪里,整个紫禁城都是隐秘角落,闲人免进。

一、雨花阁

故宫里的佛寺建筑有很多,其中在内廷外西路的一座高耸秀丽、色彩辉煌夺目的佛寺就是雨花阁。

雨花阁建于乾隆十四年前后,是故宫诸多建筑之中是独一无二的,据说系模仿西藏札达“托林寺”而建。最突出的特色是他的外观三层,但内部实为四层,其中有一暗层。

雨花阁花朹侧面

雨花阁的平面似正方形,柱位安排采用九宫格,正面三开间,进深亦三间,四周位以回廊,前面的“抱厦”为后架,可增加祭祀法会的空间,每年特定的日子,喇嘛会在阁内诵经,举行礼佛法会。

这样的平面工整而严密,殿内光线较暗,散发出神秘的气氛。

二、传心殿

传心殿位于故宫建筑群东南方向,坐落在文华殿东侧,是一组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祭祀性建筑。整个院落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5米,院子前方无正门,在东、西墙的前半部分各开一随墙式玻璃门,上覆黄色琉璃瓦。

传心殿院内,整个院落好似文华殿的一个跨院,院中“大庖井”极富盛名,井水清甜甘洌,可与京西玉泉山之水相批美,故有“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之说,井水至今仍未干涸。

大庖井

历史记载,传心殿是皇帝御经筵前行“祭告礼”的建筑。“经筵”是专为皇帝研读经史开设的讲席,一般于每年春秋季举行,逢单日设讲,酷暑、严寒时节辍免。开讲期间由学识广博的大臣轮流侍讲,精选名篇阐释其义,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

三、英华殿

英华殿院落位于故宫内廷西北角,是一座汉式佛堂,东邻西筒子,西界内宫墙,南邻寿安宫,北至神武门内西横街,南北长108.3m,东西宽72.6m。

英华殿始建于明代,初名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名为英华殿;明清两代均为内廷太后、太妃、太嫔们供奉佛像,礼佛之所。

《英华殿菩提树歌》

《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英华殿庭内方亭恭勒皇上御制诗碑。”

御制诗碑亭东西两侧生长着枝繁叶茂的菩提树,1761年,乾隆皇帝曾在碑的背面镶刻了一首满汉双体的《英华殿菩提树歌》,可见,乾隆帝对菩提树的喜欢,如今挂着红色保护牌的菩提树,树龄应该都在300年以上。

英华殿里的菩提树

结语:几十年来,出于文物保护和办公的需要,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始终没有超过一半。那些“未开放区”,就显得愈发神秘。我也萌生了写“未开放区”的念头。然而,“未开放区”是在不断变化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015年,在故宫博物院成立90 周年之际,在这一年,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从52%增加到65%,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未开放区”成为开放区。或许有一天,对于这座古老的宫殿,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全知视角”。

这使我最终放弃了写“故宫的未开放区”的想法,而把目光投向“故宫的隐秘角落”。“故宫的隐秘角落”,是故宫魅力的一部分,或者说,没有了“隐秘”,就没有真正的故宫。

大家是不是觉得故宫有点“神秘”感会更好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