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阳明心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精髓就在八个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但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八个字呢?我觉得是:做事应该三思而后行,心动但不行动,伺机而动。

阳明心学是一种被验证过的应用哲学。

王阳明画像

王阳明心学之所以深受后世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实用性很强,对于我们处理事务有很好指导意义。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变法维新康有为、国父孙中山、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都非常崇尚阳明心学,并深受阳明心学影响,他们都曾说过自己取得的成就与阳明心学有莫大的关系。

阳明心学中最具指导意义的一句话应该是“此心不动,随机而行”,这也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

王阳明两次会试落榜,虽也曾一度回老家组建诗社,寄情山水;但他心不曾动,“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就是他所追求的心灵境界。不论得第与否,又或寄情山水之间,都不能令他心动,他要追求的只有圣人的境界。

如何理解“此心不动,随机而行”?

首先,“此心不动”绝对不是说什么都不要想,什么念头都不能动;恰恰相反,我们一定要多想,多动心思。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就是提出了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所以我们说动,就一定包含了不动,说不动,就一定蕴含着动的意思。这也才符合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下属问王阳明兵法要义是什么?王阳明告诉他就八个字“此心不动,随机而行”。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你率领一支军队与敌军对战,面对敌方排兵布阵,什么都不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可以了吗?如果真是,那必败无疑。“此心不动”在这里真正的意思是不动妄念,不要让外部的变化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判断。这里的不动就是动,在心如止水的状态下考虑应对之策,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应对。

知行合一

其次,“随机而行”真正的含义是当你已经了解到对手的全部信息,做出详细应对计划后,也要耐心等待时机伺机而动。

虽然你已经掌控全局,胸有成竹,但要成全功,还必须要等待最好的时机。古人对时机的看重已经深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领军出征需要看日子;破土动工需要看日子;婚丧嫁娶需要看日子;看病服药也要看日子。其实这些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为了告诉后人,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过去对不代表现在也对;所以,做事情时机很重要,事情做得对,但时机不对,也不一定能成功。

兵围上方谷,司马懿为火攻计划做了万全准备,但一场大雨浇灭了他的所有希望。什么原因?时机不对,天意难违。再比如,你努力工作,深受老板器重,但想要升职加薪,仍要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去提,不能碰运气。你对一个女孩心仪已久,即使她对你也有意,表白也得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否则可能前功尽弃。

格物致知

再有,“此心不动,随机而行”也是宋明理学“存天理,去人欲”的延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天理,去人欲”被贴上了禁锢人类自由的负面标签;其实这是对儒家思想的曲解。“去人欲”中的人欲指的是超出基本需求的欲望,比如淫欲、贪欲、私欲等,这里只是一个度的概念。儒家思想从没有主张过限制人的基本欲望。相反,儒家思想认为人的基本欲望是需要保护的。孔子的“食色性也”就是告诉人们男女之事和吃饭一样都是人的基本权利。“去人欲”要限制的是那些超出正常范围的欲望。

“存天理,去人欲”应用到“此心不动,随机而行”上来,就是说人做事情,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见利忘义,不见色起意;有了应对之策后不能盲目执行,还要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再去做,这样做事才合乎天理。

龙场悟道

最后,“此心不动,随机而行”曾国藩。

曾国藩一生都在践行“此心不动,随机而行”这八个字。他小时候比较笨,没少受人奚落,还被封了一个天下第一笨人的称号。如果是你,这个时候还能做到不为所动吗?但牛人就是牛人,曾国藩能做到,他该干啥干啥,按部就班。

曾国藩数次平乱,挽狂澜于既倒,功劳大到不能再封赏的地步。有下属向他进言自立为王,曾国藩只是一笑而过,并告知下属此话以后不许外提。此为“此心不动”。

曾国藩和王阳明用兵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统兵征战过程中很少用到什么精妙战术,往往是最简单的战法,刚一出手就胜利了。这是什么原因?我想和他们精通心学有关。他们有看穿对方作战意图的能力,这种料敌于先的能力让他们一开始就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善于等待时机,不出手则以,出手就能克敌制胜。此为“随机而行”。

致良知

一万个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万个人眼里也有一万个王阳明。阳明心学博大精深,“此心不动,随机而行”虽然只有八个字,但蕴含了中华文化最精华部分,不是简单一两句就能说得清楚的。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和喜欢阳明心学的朋友一起讨论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