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行业文章,适读人群:信息流优化师,做信息流推广的广告商家。

本文纯属个人推论,因为自己手里的项目较多。所以结合一些情况总结得出的情况,不代表所有人的情况。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做完所有的操作后,都无法提高接通率而被广告主倒逼,被联系广告主的同事倒逼,实在是扛不住了,才来吐槽。

尽可能让所有人都看得懂,先聊一下移动互联网广告。

平日里,大家手机里的咨询类app中,我们会在阅读咨询的时候,看着看着就发现一条广告。

广告展现形式——

这个信息识别广告很好识别,那就是在左下角蓝色框带有“广告”字样的标示。

嗯。这个广告隐藏属性很强。原因是这样的:

信息流的内容都是按照用户兴趣来推荐的,这个兴趣的来源在于你看过的往期信息,也会根据你说过的话被麦克风识别对应的信息,所以广告也会因为兴趣而被人看到。所以一不注意,你很容易就点到广告上了。

那么会有人问:没有授权麦克风为什么还会这么精准?

这里就要牵扯到跨app平台了。所有的app背后的厂家都不止一个app。他们拥有的是app矩阵,包含了视频,短视频,综合咨询。如果你要发布短视频内容,肯定是要授权app使用你的摄像头和麦克风的。也正是因为你授权了这款app后,另一款app就会根据厂家自己的后台数据进行匹配而达到信息共享,从而让他们的推送变得更精准。

广告主为什么做广告

广告主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情况(兴趣推荐,获得潜在人群流量)选择投放广告,希望能和意向人群取得联系(通常这些有需求的人会在看到相关信息后,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取得进一步沟通),而看到该广告的人,如果有兴趣会留下联系方式,如果没有兴趣则会直接退出,从所有的历史数据上来看,10000个人看到了该信息,大部分情况是有300以内的人点进去看,然后可能会有不到20个人感兴趣而留下自己的线索。

相信这么简单的介绍后应该会有所了解其内容。那么就要说到正文了。

很多商家花钱在这些平台上做广告,但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相信很多广告主会发现其电话能打通的很少。大部分都是未接的,还有部分停机和空号的,空号,停机和未接的加起来大概有一半。而在接通的电话中也有一些说自己没留过信息,不感兴趣,真正每天能聊下去的就那么一两个……

这种情况,至少在今年以前还是相对较好的。对于这种情况,我观察了很久也结合之前的情况,作出了一些分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信息流的广告展现频次实在是太高了,基本上每刷一下,往下数第四个基本上就是一条广告,而且每个广告之间的间隔也是四五个的样子。所以这就导致在看咨询的时候,会下意识地避开广告,如果误触了也会退出来。所以很多人会因为广告看多了,而自动过滤掉广告信息。

结合上一段内容来说,换句话来讲,也就是刚下载信息流模式app的时候,存在点进去没有需求再退出来的情况,那么当从新用户变成老用户(大概也就是2-3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就能自动过滤掉广告信息,如果此款app还没有覆盖满全国的时候,还存在新人点进去的情况,那么在疫情期间,大家呆在家无所事事,我相信几乎大部分人都下载过这些app,所以在经历2-3个月的时间后,从整体上来看,虽然还有点击广告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大幅减少。

所以从视觉自动屏蔽的层面上来说,很多潜在人群也因为广告出现频次太高而自动过滤掉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同行看到信息后会填写公司给的号码,为的是套取同行信息,有的则是填写虚假信息来消耗竞争对手的投放成本。

还有的是自己做测试的时候随便填写的信息来看能不能跑通流程,当然这个情况自己人操作都知道,也不会作为效果统计。但是就是这样的情况,我有朋友就遇到过自己写的号码和姓名最后跑到来另外一个相似项目的后台里。

这种情况本来是一头雾水,以为系统出错。但是随着其他朋友的诉苦中,发现来一些奥秘:

朋友当时这么跟我说的,他当时看到来一个广告,觉得有意思就填写了自己的真实信息。当时该广告主也给电话了,他婉拒后,过了一段时间会有不定数量的其他公司(有跟这个广告同行的,也有跟这个广告内容相关的其他公司)给他打电话,开始接到电话还了解了解,后来直接说自己没有填写过该信息。

正是因为这件事,才确定了表单并没有进错别的账户,而是感觉一个资源被重复使用了多次。

所以有很多打不通的电话就能解释得通了,有的号码随便写的,有的号码可能不用了。而那些说没填写过该信息的……大家自己领悟吧。

我又重新思索了一遍,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我好像有些了解。以前在互联网广告的时候BDu一家独大。而自从wzx事件后,很多广告都开始朝着信息流转移。随着BDu影响力越来越弱。BDa结果了BDu的广告接力棒制定起了新规则,所以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没有对手制约的情况下,想做什么那就是自己说了算的。而其他跟风者只能跟进。

我记得以前信息流广告一个转化成本大部分都在200-300左右。广告主当时是受不了的,随着后来这些大厂的一些操作,成本逐步地降了下来。到如今很多人拉广告主做信息流推广,靠的就是转化成本低,以前200-300多成本在如今能做到40-60的成本。换句话来说,成本太高,很多广告主是不愿意花这个钱做推广的。但是成本低的话就会有很多广告主愿意尝试。所以在这些尝试无效后,除了觉得没效果不再投放以外也只剩下一声叹息:要个客户真难。但是实际上投放下来,真正有效果的线索可能早已超过当年200-300多的成本了。

写至此,不由得感叹2年前做搜索时的效果,有效率最少也在70%以上,互联网广告推广的日子难道要到头了吗?又会有怎样的新模式来代替如今的信息流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