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早知道房东的猫,大概是2017年,是在StreetVoice上。

StreetVoice由张培仁创办,最初为台湾独立音乐人、乐团首选的创作分享平台,后也在北京成立分部,版图扩张至内地,但依然保持了“水牛、稻米、香蕉、玉兰花”式的审美风格。彼时房东的猫开始频频出现在StreetVoice的推荐上,和她们日系lomo调色的视觉呈现一起,进入我的视野。

坦白说,初听房猫,这种花草系的民谣,并不是我的菜。我的民谣光谱是Bob Dylan、Leonard Cohen、Paul Simon,若论及女歌手,则是吉他技艺和文本写作神乎其技的Joni Mitchell,或是温润如玉的Carole King,是他们领着我进入音乐世界的,因此我对于“民谣”这件事有着超乎一般的执念,你可把我看成是一个顽固的卫道者。

2018年的时候,房东的猫发表了她们的第二张专辑《柔软》,并来到了台北Legacy演出——在StreetVoice旗下的“Blow吹音乐”网站上,不断地报道着她们的创纪录式票房热潮,秒杀级的票房,这比之前万能青年旅店、宋冬野来台时更甚。除了乐迷之外,包括我非常敬重的、华语音乐教母级的Singer-Songwriter——雷光夏也破天荒地为房猫担任演出嘉宾,而台下同场的还有许含光、谢震廷、黄玠等大家所熟悉的音乐人。

作为旧时代的遗老遗少,我向这股“房猫热”唱起了反调,这和我对民谣的认知不符。但房猫的前进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歇。在过去的一年里,她们依旧行走在路上,不断发表新歌,雷光夏为她们制作了歌曲,合作音乐人还包括钟成虎、陈建骐等金曲奖级别,她们还和我的另一组好朋友——八三夭合作了一首《不摇滚》,连八三夭阿璞,这个和我一样挑剔的双鱼座,在聊起她们的时候也赞不绝口。

2020年4月,房东的猫发表了她们的第三张专辑《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好,那就让我认真地,重新审视她们的音乐。这,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房猫?

【2】

《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收录了房东的猫过去两年陆续发表的作品。

过去传统的唱片业生产方式,会明显地做“创作期”——“表演期”的划分。这几个月,你就乖乖写歌,然后录音,制作,整个半年,再到发行、巡演,又是一年半载,然后又进入下一张专辑的流程,周而复始,这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规矩,哪怕是如今的独立音乐人,大都遵循祖制。

可房猫不一样。

专辑里的10首歌,时间跨度很长。最早的《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来自2018年暑假,《Indigo》则是今年3月发表的作品。其中缘故,一方面是因为当下互联网信息攫取方式的改变,我们常会说“发一张10首歌的专辑真的是浪费”,听众的注意力已愈发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房东的猫本身也是一个“边走边唱”的组合,她们体现新时期音乐人的全新生活和表演方式,不再有明确的“创作期”和“表演期”的划分,以连续的单曲发行作为提高音乐曝光度的方式,并最终再筛选至整张专辑里(注:房猫这两年所发表的歌曲数量是这张专辑体积的数倍,因此筛选这一动作其实显得尤其重要)。这当然是更符合当下音乐传播市场的运营方式,但这也造成了房东的猫的音乐难以保持连贯性的叙事,对房猫的铁杆歌迷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大众来说,确实是会造成“房猫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音乐人”的认知模糊。

所以,这张《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其实非常的重要。它是房猫能构成线性叙事(linear narrative)的重要砝码。

如前所述,我一直认为房东的猫是一个“花草系”的民谣小清新组合。虽此前我也听过《孤独之书》、《时间简史》等歌,歌里的房猫却又和我印象里不一样,但我其实并不太清楚,这是孤例吗?房猫究竟想说什么?

而当我听到《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确确不是我认识的房猫。

这张专辑的色彩——注意,我说的不仅是封面的红黑色浓墨重彩,我指的是整张专辑的听觉色彩,它其实并非那样的花花草草,也不是那种小确幸。第一首歌《Distance》开始,这是一个引子,充满了人间烟火的采样声,串联进钢琴和风琴的合奏里。作为整张专辑的Intro,它没有歌词,但它一下子就定下来专辑的基调,它并不明亮,它是哑色的,带着生活里的毛刺,真实而有棱角。

紧接着专辑同名曲《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因制作时间较早,还一定程序地延续着过去那个“柔软”的房猫影子,木吉他和沙锤听起来是一种房猫式的标配,但听她们不带悲喜地唱着,“日子就像是耳机里烂大街的歌”,“他被窝埋着青涩的过往,旧吉他再弹不出浪漫”,两年前的她们驻足在大人世界门口张望,但究竟是在憧憬未来、还是歌颂青春,抑或是对着海海人生发出没有回音的大声呼喊,这其中的比例已很难说得清楚。

过去,我认为房猫是我可以一眼就看穿的年轻人。而我总是偏爱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理儿,就像辛波斯卡说的:“我偏爱和医生聊些别的话题。我偏爱线条细致的老式插画。”(《种种可能》)。而这一次的房猫正巧给我许多这种开放式的命题。像《孤独之书》。由雷光夏制作的此曲,在单曲刚发时我就喜欢的歌。整首歌非常地雷光夏,如果你是从《黑暗之光》到《范保德》、一直追随summer老师多年听的听众,你对这充满80年代理想主义色彩的钢琴、从黑暗中透出五彩光斓的弦乐,一定不会陌生。雷光夏总有自己标志性的风格,但我没想到的是房猫和这种风格会如此契合。房猫的音乐创作过程,均是由成员佩岭和小黑用写好demo,再发给制作人和编曲老师往下发展,吉他手佩岭通常也更多地用吉他进行创作,但《孤独之书》这首歌恰好用的就是钢琴。在我和她们聊天的时候,佩岭说,写完这首歌的时候,就觉得特别适合雷光夏老师,编曲发回来以后,当即有“就是它了”的感觉。雷光夏音乐中的诗性、圣洁感、吟诵感,同样赋予了房东的猫,在这首《孤独之书》里,主唱小黑的声音的“素”也得到了上佳的表达。

《孤独之书》的作词人林一谦是一位来自广州的朋友,他在一所医院上班,白天治病救人,晚上埋头写词,在疲惫生活里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英雄梦想。包括《孤独之书》,以及专辑中最后那首《时间简史》都是他的词作,由他主动投递给房猫,再由佩岭进行谱曲。我对房猫的重新打量也离不开林一谦的疯狂安利,《时间简史》也是我认为非常优秀的歌。与之合作的晨曦光廊是台湾后摇乐团中的大团,也可以说是后摇团中的治愈系。在这首歌里,以霍金之代表作为题,房东的猫把人世间比作宇宙,我们每个人是在引力作用下的星体,会因为他人的作用,或脱轨,甚至破碎。整首歌的旋律线写作很优美,佩岭写了一个漂亮且具有想象空间的音列,在三拍子的旋转下,小黑的声音以前所未有的混响被放上宇宙。我有许多摇滚乐迷的朋友把这首歌列入他们在这张专辑最佳的位置,小黑声音在Band Sound结合的功能性也让我刮目相看。但最吸引我一处,依然是因为歌曲里面的气质,那些高度浓缩的文本,在小黑唱出斗转星移、黎明破晓的时刻, “我偏爱许多此处未提及的事物,胜过许多我也没有说到的事物”,在房猫所塑造的空间里。

【3】

这张专辑里,如intro的《Distance》,房猫不停在谈论“距离”这件事。距离是《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线性叙事的核心。

无论是《孤独之书》里开篇明义地谈孤独,在《时间简史》里谈人与人之间的引力、相遇与分离,也包括了《由于时间与地域的关系》,“你说由于时间与地域的关系,我们再见不会超过三十次;未来的事我哪里得知,只是这数字带给我心事”,通过这样小女生的奇思妙想,用数字去量化彼此的关系;以及在《Indigo》中,佩岭说这是“写给自己的歌”,但我明显在这里头听出了她眼眸里倒映的他人;《月亮拥抱我》则是佩岭最初要写给小黑作为生日礼物的歌,我觉得像是《Indigo》的一对孪生儿,它听起来更像是写她们彼此;钟成虎制作的《愿你有故乡》同样写的是距离,写的是远方和异乡,钟成虎故意把这首歌和此前的房猫做出区格,他竭力做出歌曲中的异域感,且必须要说,钟成虎在过往为陈绮贞做制作时所积累的对女声处理的经验,使得他在为房猫做配唱制作时,对小黑人声部分的引导,尤其是在整首歌的语感(articulation)打磨,在重音部分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副歌“哪里的前程值得被信仰”,“信仰”的咬字是整首歌画龙点睛的地方。

说起小黑的演唱,在这张专辑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印象中的小黑,是学生杀手,直男收割机,完美侧颜……但我是这一次才发现小黑很会唱歌。过往房猫的专辑,受限于当时歌曲制作的客观条件,包括在她们早期的成名作《云烟成雨》、《下一站茶山刘》里,我能指出在技术上的缺陷之处。一方面是整体制作能力的成熟(也包括佩岭作曲能力的成熟),以及小黑本人演唱能力的进步,你把现在的房猫和过去相比,你会发现小黑的演唱方式其实有了巨大的改变,她的音色变得更加扎实且充满弹性,在歌曲轻重的拿捏,包括国内民谣歌手里头普遍缺失的节奏和律动感,小黑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尤其是在那些看似简单的歌曲,如《月亮拥抱我》,小黑在这首歌的演唱是四两拨千斤式的,看似平平无奇,但里头曲径通幽,足以让认一遍又一遍地循环播放。

而佩岭则是我在反复聆听后,确认她是一位宝藏女孩式的创作者。她能写出漂亮的旋律,像《月亮拥抱我》极其柔美的副歌部分,还有intro曲《Distance》里面的那个主旋律,佩岭在这张专辑里体现出她在旋律线上长足的进步。至于那些先有词再有曲的作品,听起来像是命题作文,但这对于一个曲作者来说并不容易,而佩岭在《时间简史》和《孤独之书》中、通过词作反推,并最终谱写了那一个符合当下情绪的旋律和律动,足以展现了她的才华。我同样喜欢的是佩岭的嗓音,除了她自己独唱的《Indigo》,在专辑里,佩岭的和声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提供了另一种音色和情绪的支撑。

我特别要说的是,这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歌是《海》。它来自佩岭的词曲,让我能更全面地对佩岭创作能力进行评估。佩岭给小黑留下的一个不那么舒适的高音区,需要小黑去踮着脚尖够着,整首歌所呈现的Ambient music的气质已远远超越了民谣的标签。而这首歌依然围绕着距离这一主题,“你给我海洋,你让我生长”,歌曲用电吉他和钢琴做出了浅海区和深海区的界限,小黑的声音漂浮其中,我在里头听到了cohen之The Darkness(Old Ideas,2012)的气质,深海之下,暗夜有光。

这也是我最开始时所感受到的,我认为房东的猫这张专辑对我最大的挑战是在于其色彩。这并不是她们可以要去甩掉小清新标签的结果。当我问她们,你们是故意要去在这张专辑里面表达更多的孤独、或者是负面元素时,小黑和佩岭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对这一评价感到“吃惊”,“我们有负面吗”,或是“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吧”。

无需去用“成长”等字眼,在《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中我们所听到的,房东的猫对于生活所展现出来“怯而不弱”的态度,她们保持了柔软、但内里有了更多的韧性,这恰恰都是我曾经沉迷在科恩世界里的原因——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射进来的地方(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在生活的想象里,我们从缝隙中看到光亮,我们该趋近光,还说躲开光?To be, or not to be,这是问题,没有答案。

这一次的房猫,正是因为她们连续地发问,她们不确凿的状态,让我对她们第一次有了完整的认识。在专辑的连贯叙事后,让我看到的,就是这种光。

【4】

这次顺着新专辑,跟房猫做了一些交流,颠覆了对她们的一些看法。

最简单的:她们其实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艺人”

如果你是音乐节搞手、音乐行业的玩家,你一定会知道,如今的房猫已是独立音乐圈的“顶流”。虽然粉丝非常佛系,迄今为止也没有自己的粉丝代号(即,不玩饭圈那套),但没有人会忽视她们的“流量”,且她们逐年高涨的身价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件事。

但是,如果你和房猫聊天,你会发现“红了”这件事对她们没有丝毫的影响。

“啊,现在我们走在街上,也不是那么容易被人认出来的……”“我们只是在演出的时候,看到歌迷很热情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很受欢迎的……”她们在谈论“红”这件事的时候,总是非常地腼腆,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聊这个话题。当我一再强迫,让她们说说感觉“红”了之后的不一样,比如回到家里面,父母、朋友是怎么看待之类的,佩岭才恍然大悟地说,“哦,我小时候有一个玩得很好的,年纪比我小的隔壁家的妹妹,她因为想做音乐所以有一点点荒废学业;她当时高三,准备要参加高考,所以我爸就让我给她写封信,鼓励她,于是我就跟她说,要好好学习……”都是完全的学生腔调。

小黑说,这些年其实对于她们来说,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变化,还是像以前念书时候,玩音乐的样子。我说,小黑,你知道吗,上一个我听到这么说话的人——是五月天的玛莎。小黑也经不起开玩笑,赶忙说,没有没有,云云。

可小黑说的确实是实情。她们虽然已经掀起了“房猫热”,但对于她们本身来说,其实并没有外界感知的那样强烈,歌迷们的热情其实丝毫没有挤压到房猫自我的心理空间。至于她们的事务主理人纤橙——即和小黑、佩岭组成铁三角的那一位,俗称“房猫第三人”——热心肠,是个话痨,噼里啪啦,每每冲在前面,但他也一直下意识地控制着房猫的规模,虽然他们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公司“青柴文化”,但你和他们接触下来,依然是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家庭式的作业。纤橙说,房猫的下一张专辑,也打算用写歌营、集中创作的方式来试试看。我相信,这也不会是特别唱片工业的、还是会让房东的猫音乐依然保持着细腻的手工感。

之前我从没有去看过房猫的现场。但这段时间里,她们在线上展开了几场直播,我就在屏幕外看着。虽然观众隔着屏幕,但我同样能感受到房猫的真诚和真实。听起来这是俗套的词,但你和她们接触下来,确实是会发现,她们是那样的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干净得不像话。

一个印象很深的片段:在她们前阵子的直播里,有一位歌迷call in进来,然后跟房猫分享了自己“漂洋过海来看你”的故事,包括自己如何为了这一次的连线而期待了一天的心情。你可以看到房猫那些不加掩饰的真实的反应,包括佩岭后来一直在念叨,说她内心的波澜,一直都在翻涌着。

所以,到了现在,我完全能理解房猫的魅力,她们的音乐不断在进步,和她们的听众一起慢慢从校园走到街道、写字楼,再一起从livehouse走到剧院、音乐节;在这个浑浊的世界里,她们始终相信简单,保持简单,哪怕音乐上制作上变得越来越丰满,房猫的声音依然没有野心。我后来跟林一谦聊起我对房猫的改观,他就不断地开我玩笑,说,樱叔现在这么粉房猫了,是不是之前对她们的判断过于武断了。我说,害,音乐人,靠作品说话!

最后,我还想起,她们那场专辑户外直播的《房东的猫踏青音乐会》结束时,小黑和佩岭两个人从草地上站起,抖了抖衣服,然后开始奔跑。

背景音乐是《时间简史》,然后跑到开阔处,停下来,小黑说,有点可惜,原本是想和大家在这时候一起看夕阳的;然后佩岭说,也没关系,余晖也挺美的。这种精心的巧思下,最终得到的意外,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音乐自媒体“乱弹山”

万马齐喑的乱世里,

透过音乐,

我们记录当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