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又稱太監、閹人,自古以來就屬於皇室的奴婢和僕役,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人格都有一定殘缺,並受到人們普遍的歧視和厭惡。當然,民衆的普遍反應是因爲歷史上胡作非爲的宦官而產生的。且不說秦朝指鹿爲馬的中車府令趙高,東漢時候和外戚爭權的閹黨,明朝時候的魏忠賢等,哪個不是欺壓良善的惡人?如此,也難怪民衆對宦官會十分厭惡了。

儘管歷史事實如此,罄竹難書的太監數不勝數,但也不能忘卻其中仍有行事果斷、爲人正派的太監。諸如忠心護主的高力士,以及我們要提到的明朝太監鄭和。後世居然有城市用鄭和的名號作名字,而且是在外國!

鄭和是明太祖朱棣的親信太監,曾協助朱棣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於是,作爲新帝的左膀右臂,鄭和逐漸被委以重任。當然,鄭和原姓馬,他的小名是三寶,一說又叫三保。鄭和是祖居雲南的回族人,家境優渥。所以鄭和自幼便見多識廣,一直對外面的世界有很強的興趣。直到元末明初時明軍征服雲南,亂軍之中,小鄭和被明軍統帥藍玉掠到了南京城。不久,鄭和被宮刑後分配給了燕王朱棣。1390年,鄭和跟隨燕王朱棣前往燕京就藩。

此後,成爲明成祖朱棣的親信。永樂二年,念在鄭和曾爲國立下戰功,於是朱棣御筆親自賜姓“鄭”,又取戰勝之意,取名爲“和”。所以馬三保正式改名爲鄭和。隨後,鄭和結連得到提拔,最後出任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之高,僅次於司禮監太監。當時天下初定,甚至有傳言說建文帝並沒有自焚宮中,而是化妝成和尚逃到了西洋。

於是,爲了探訪建文帝的行蹤並順便耀兵異域,彰顯大明國威,收服海外的藩屬國,明成祖朱棣決定派遣船隊下西洋。那麼,誰來掌兵呢?明成祖曾有意選派鄭和領兵出洋,並徵詢袁忠徹的意見。袁回答:“三保姿貌、才智,內侍中無與比者,臣察其氣色,誠可任。”當然,鄭和能文能武,變通機智,又有領兵攻伐的謀略,便成了下西洋的領導者。

1405年(永樂三年)明成祖下令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龐大船隊遠航西洋。期間,大明船隊在鄭和的率領下先後到達了30多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前後共七次的航行,都從蘇州劉家港出發,到1433年(宣德八年),鄭和共遠航七次之多。最後一次遠航已經是宣德年間,鄭和率船隊回程古裏城時,不幸染疾過世。爲遵循鄭和的遺囑,他的遺體被海葬。

而就在這七次下西洋中,鄭和的船隊先後掃蕩了盤踞在東南亞的海盜集團,並用兵扶植了馬六甲城的新君主。據史書記載,鄭和率大明船隊曾到達爪哇、蘇門答臘、蘇祿、馬六甲、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抵達非洲東岸。

鄭和下西洋是和平的,尤其到達東南亞後廣泛傳播了中華文明,並與當地民衆建立下深厚友誼。如今印度尼西亞的第五大城市三寶壟,就是後世爲紀念鄭和來航而更改的。現如今,三寶壟已經是成爲海外華人聚居的印尼城市之一。當然,也成爲唯一一個以中國太監名號命名的海外城市,但也給印尼的華人帶來了無上的榮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