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亚文化

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此疫之后,口罩势必成为战略物资而被纳入普通家庭的收藏清单——就像早年间家家抽屉里面放着的蜡烛和手电筒一样——备不住哪天就得急用!也指不定哪天,除了雾霾新冠外还有什么幺蛾子呢!当全世界都呼唤你的名字——口罩——正渐渐从“疫情需要——礼仪需要——心理需要”,甚至最终成为和Cosplay一般的新兴亚文化。

既然有人研究出来用砖形包装牛奶箱的提手——勾连口罩腿能防勒减痕,更时髦的口罩搭扣还会远吗?空调口罩、爆珠清新口罩、冰口罩、口罩贴纸、DIY人像打印、真人原脸口罩、造型口罩……甚至美瞳,都会有自己的脑洞(既然都被口罩遮得没脸了,还不在眼睛上搞搞事情?)

口罩引发的伦理拐弯

在口罩亚文化开始后的不久,戴口罩的逆向问题又会显现——毕竟遮盖了半张脸,而且口罩及周边还影响了人的生物特征的进一步精准识别。那么,影像识别的下一个阶梯是不是会在AI识别上,怎么能在大人群中快速筛选出目标人——即使您带着口罩呢!中国现在的AI视频识别系统,能快速在大规模人群中检测到谁没戴口罩,容错体系能识别异形口罩,检出“手捂/肘遮/帽衫遮盖”等伪冒行为,这比之前单纯的刷脸识别又进了一步。就是说:从前的口罩禁令或戴上口罩参与社会暴力的行为,完全可以从社会政策问题转化为技术更新的新风向。

中文的“口罩”一词可能更加准确,特指对人口鼻部的遮挡,因此迫于疫情大多数中国人对口罩的接受比较容易,虽然戴久了的确不那么舒服。然而西方语言中的“口罩”一词(如英文名“mask”和法语名“masque”)实际上都指“面罩”,这意味着把自己的脸遮挡起来,既有“假面”的意味,又易引发恐袭的联想,因此他们从观念上接受口罩可能的确更难。因此,对戴着口罩人员的快速影像识别,就不仅是技术升级这么简单了。

新面孔&新技术

识别系统从查谁的脸被遮住了,再到查清口罩后面的面孔是谁?这种折腾就是互联网时代技术推进的核心精髓呀!——一边残酷地做减法,一边龟毛地做加法。

互联网能合并、颠覆、淹没了多少行业,也会匪夷所思甚至脑洞大开地助推更多新行业。想想原本我们出门要带的钱包、钥匙、银行卡、交通卡、MP3,如果是趟远程旅行还会有地图、票卡、相机、DV和一堆行程攻略——现在都被一部手机所吞噬。同时,充电宝、充电线、数据线、手机壳、手机指环、屏幕贴膜、蓝牙耳机、智能手环、折叠软键盘、OTG转接口(从手机口转接USB或者HDMI),更遑论因为厂商标准差异导致的Mini-USB,Micro-USB,Type-C,Lightning各种换来换去的转换头。减法后必是加法,总有新桃换旧符。

口罩的背后不只是技术本身的推衍进化,还会催生出一堆相关技术和生活方式,直至形成新型亚文化。在审美甚至伦理层面重新定义这张新冠时期的新面孔,需要跟上来的不只是学术专家和设计师,还有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业,最主要的是你的脑洞——只有你的脑洞比世界还大,才能改变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