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新冠的硬核周边应该包括:一度遍寻不到的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浓度75%的医用酒精、84消毒液、手套和免洗洗手液等等。

另外,因为体温这道红线,手持测温计变得很必须很日常——基本上每道可以拦住你的门后都藏着一把测温枪,过一层门挨一枪,过一道坎挨一枪,一路上不挨十枪八枪的您是进不了楼门也回不了家的。此疫过后,中国社会“拥枪”量和人均“持枪”比例很可能直追灯塔国。

疫情期间谁都免不了“挨一枪”(测温枪

一次性的塑料手套,比起很专业、很精英的橡胶医用手套而言,便宜到家且穿脱方便,对于疫情中和疫情后难免的“接触恐惧症”患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话说这种手套我除了需要捏虾滑或者攒丸子是不怎么用的,虽然它也出现在小龙虾和大闸蟹的旁边,但是爱吃的人是不会碰的——隔着手套肢解小龙虾简直就是隔着屏幕网恋一样,这份爱也太塑料了吧?!但是,因时因势,塑料感情正当红!

讲真,中国人民的DIY热情和无奈在各种周边用品中展露无遗、创意无边却也常土得掉渣儿。回头一看,新冠时代的抗疫周边有一种打破次元壁的感觉。

全民防疫与全民“娱乐”并存

显然由新冠的周边又衍生出了一堆服务于新冠周边的周边,比如小喷壶:除了常常浇花的退休老爷爷和理发店的Tony老师,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对小喷壶无感。这回好了,公交系统要对车厢座位消毒——来一把;物业保洁要对扶手和电梯轿厢消毒——来一把;主妇要对拿回来的快递包裹和青菜消一遍毒——来一把;型男出趟门要对身上的衣服消消毒——来一把……

还有那土味十足的买菜车——就是那种两轮的,通常是红格子帆布袋子围合的,老太太专用的那种。因为各种封闭和各种沟沟坎坎,什么赤手拎、手推车、超市车全都不够看,还是这种小巧灵活折叠便捷且能当口袋、能当行李车、能当拐杖的、上超市取快递都能胜任的全功能买菜车最为可人。

各种“无触碰”神器

因为小区封闭和快递的“非接触”要求,角钢的组装货架意外飘红,几乎成了小区标配。随着愈加广泛的“无接触购物”宣传,其在布局、造型和功能方面,当然还有成长空间。

满屏幕都是这些“土味”的周边之周边,看上去的确很low。但是存在即是合理,又有谁能把脑洞往这儿开一开呢?万能的淘宝是这样回答的——免接触神器这种周边的周边足够便宜,足够方便,足够满足一时之需,甚至足够满足好奇心。

炒菜防溅油的透明面罩

当然也有搭车营销的,前文提到的静音仓、直播套装甚至炒菜防溅油的透明面罩,都摇身一变成了周边的周边——这就不只是一句玩笑了。面对遥遥无期的摘口罩,这些本来是一时之需的临时网红,未必不会转正成为新的文化现象。从设计上、伦理上甚至工艺和材料上,是否有足够的道路,能否大规模批量生产?抽取方式有没有设计得更顺滑,形状有没有更妥帖,放置和悬挂方式有没有即时快捷的方法,消亡和回收循环采取了何种材料和手段?这些在现有工业水平、材料发展程度和材质革新下有没有新的答案?最后,它们能不能不那么丑?

将设计和工业结合,甚至直接推动工业和材料的革命是个大话题。那么,疫情期间那些看来土味十足的周边及周边的周边,是否可以成为引导中国设计产业升级的新动力?

有趣的是,在线教育和无接触购物在本质上也属于新冠的周边,然而现在大家都知道,未来它们将大有可为而成为“新常态”。当然,这些议题早已超越所谓的周边问题,而是——一盘大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