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宗、送灰宗、多尔衮、焊武帝、勤始黄、叉酱、呕泥酱、小红小白小雷……仿佛误入了二次元世界。——这是六千多万吃瓜群众组成的“群视皇”在云监工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十天,一座“火神山”——仅仅把时间线和参演者穿起来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好故事。不论5G、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糅合出的大型技术方案的看样现场会,还是背后的资源调配、统筹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共同打造出了一场史诗级的工业化基建狂欢!

用慢直播的方式去直播火神山施工现场的工作场景,收获的不仅是热情、希望、凝聚力或脑洞大开的弹幕,而是再次提出一个老问题:内容。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民众进入到一个史无前例的、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然而思想内容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还远远赶不上技术革新的速度。内容的重复、思想的贫乏、甚至不良信息也泥沙俱下。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出问题:黑科技来了,您会用它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已经觉醒了的网民越来越不会被标题党吸引,也不愿被设定好脚本的故事所裹挟,对炒作和吸睛操作逐渐麻木。在吃瓜群众眼里,万物皆可是“套路”,甚至连开放性脚本和交互式内容都不能打消警觉。那么对创作者而言,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把内容传递出去呢?

多种慢直播

好吧,人类有窥探欲。查岗一下小时工、员工、孩子有没有在偷懒是很高大上的理由。早在火神山云监工之前,百十个云监工APP已经很准确地找到了用户痛点,有时候云监工是“不得不”的需求。把云监工应用到餐饮后厨的做法在技术上并无太大难度,但却是商业模式和社会心理层面上的大变革。

慢直播形式能提供给用户一种上帝的视角,让观众有一种“为我而做”的错觉。因此我们不会诧异疫情期间卖货主播们获得了近乎明星般的关注。李子柒的成功其实是曾经的观众主动走入直播间,把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融合一处的好例子。“火神山”的云监工真的不只是无聊者刷屏、刷存在感的地方。弹幕中既有人们的情感和激情宣泄,也因专业知识、自动脑补和延展内容的丰富而显得蔚为大观:从技术参数的解读,细节的挖掘,到黑科技的科普和脑洞大开的PK——涨姿势有没有?!

iPanda熊猫频道的全天直播,可能提供了另一个研究视角。看来慢直播在应对宏大的火神山建设场景和温馨的熊猫日常生活时,都游刃有余。镜头中的场景和人群(或熊猫群)其实都有相对明确的安排,但每一时间点上每个人物的具体位置和动作,常现于随机甚至意料之外——所谓开放性脚本。镜头中的场景也欢迎观众们的互动(比如弹幕),但绝不会强制参与。无疑这是一种非常贴合中国民众社会心理、审美习惯的办法——相对自由的互动方式。

慢直播的内容建构,一方面需借助互联网无所不知的信息背书,另一方面需参与者主动触发的内容完善。显然这不是电视大学样的单向填鸭模式,也不是销售直播中的双向交互,而是网络蠕虫式的多维延展——例如从眼前的一只瓷碗可以一直歪楼到纳米材料的航空应用。

在线教育or直播授课?

特殊时期,约3亿中小学师生被迫进入了在线教育的新世界。单向的电视教学、异步式在线点播,在炫酷的手机直播对比下,这些有点老套的模式依然是主力也依旧有生命力。在欠发达地区,这是保证教育公平的现实选择!

被寄予厚望的大并发、即时交互的直播式教育却没有“理所应当”的上位成为主流,在中小学中尤其如此。溯其本源,无非是老话题:内容。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关键不在模式有多花俏,技术有多黑科,而在内容是否有干货。教师毕竟不是博主或者网红,什么带节奏,刷大飞机,联麦踢馆666赢不得学生的芳心。曾经的老罗靠MP3能红出天际,现在的张雪峰7分钟掰明白34所985大学,靠的也不是贯口。线下优秀的教师线上也还是优秀,平庸的教师再恶补段子也成不了好播主。

我们已知在线教育与直播上课并不是一回事。从课程制作的精致度来说,只有像精心制作的电视片那样的课程课件,才能保证授课时内容完整、节奏紧凑、表现丰富,也便更利于全媒体传播。一套漂亮的课件堪比代码开发——背后是近乎穷举式的代码模块,单一用户体验的仅是十不存一的部分。如何精确地设计节点、跳转、切割、条件分支这些内容制作的需求出不来,技术上的实现就只能平庸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毫无进化和优化的直播平台和功能设计看上去是产品的懈怠,其实是没有足够靠谱的需求去驱动技术的变革和迭代。所以,直播教学20年过去了,还是在原地踏步。

随着疫情后期国际局势的波诡云谲,我们惊讶地发现各种视频平台上,短期内便充满了各种自媒体式或录播式的国际和军事专题课程。课程场景大多设在办公室、书房、卧室或公共会场中,且全程无变化。课程传播完全以讲解者的社会认知度和讲授内容取胜。这当然能成为一种可供直播的在线课程。然而这可能让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的网上教学面临更大挑战,毕竟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这些著名学者的知名度,而且绝大多数课程也与国际局势这样的公共话题无关。当学生们用这些教授的直播课程与普通教授的直播课来比较时,结果可能更让人心塞。

因此,看似无聊的云监工背后有聊的东西很多,不只是“云”或者“内容”,它给了终端用户一个新选择:概念(云技术),技术(AI,AR,IoT,云计算和大数据),硬件(5G,无线,监控设备,蓝牙,射频,PC及手机等终端设备)摆在那儿,我渴望得到一个好故事,而那些科技赋能型的内容企业,你又能讲个多精彩的故事给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