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叶问》系列电影的终章,《叶问》4的票房还是不错的,虽然《叶问》的口碑和评分在不断地下滑,但是也无法阻止人们去熟悉这位功夫大师。在电影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为什么叶问不让自己的儿子叶正学习咏春呢?其实这应该有好几个原因。

叶问非常宠爱自己的妻子,而他的妻子其实并不喜欢叶问打拳,因为打拳可能会受伤,而叶问之所以离开身负重伤从佛山来到香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咏春的关系。所以受妻子的影响,叶问不想自己身上发生的不幸都还在儿子身上发生一次。

当时叶正出生的年代应该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的香港经济快速发展,叶问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好好的读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靠打拳习武为生真的挺困难的。所以当叶正的成绩非常糟糕的时候,叶问孤身来到美国起叶正找美国学校。那个时候到美国深造包装一下,回来香港都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

而叶正并不领情,因为也叶正来说,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像自己的父亲一样能够学习打拳,而且叶正的底子并不差,虽然他曾今跟自己的父亲表达过自己的想法,但是父亲并不听他的话,而是非常大男子主义的逼着叶正认真学习。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叶问在生命所剩无几的时候,终于明白了这些道理,让叶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许对叶正才是最好的。于是当叶问从美国回来之后,终于开始教自己的儿子学习咏春。

叶问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关于教育这个永恒的话题却并没有结束。现在很多的家长还是和叶问一样,逼着孩子学习他们根本就不喜欢的东西,结果孩子的时间浪费了,家长的金钱划掉了,最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反而变得更加糟糕。

有一句话叫做“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孩子能够见谅”,虽然乍一听这话非常感动,但是仔细想想,这其实就是给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如果父母能够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与孩子相处学习,就会让孩子能够活得更加舒服。

勇于敢,勇于不敢。要勇敢地做出和大多数父母不一样的行为,也要勇于不敢把孩子仅仅看成一个孩子。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教育能够成为永恒话题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