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悬崖村”,四川凉山村民迎来新生活

凉山悬崖村居民 背上行囊 走向县城安置房

我们出门旅游常常选择去爬山,登上山顶,眺望远方,多吸收负离子、出出汗对身体也好,如果能看到山间的日出日落就再好不过了。高山对我们这种游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于世世代代居住在山上的人来说,就是一种阻碍了。

5月13日,四川凉山“悬崖村”31户背起行囊,奔向县城的安置房。(据环球网、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客户端、百度PC客户端5月14日讯)

这个“悬崖村”名副其实,村民想要下山必须通过长长的钢梯,耗时约3小时。期间需要非常小心,因为钢梯是顺着悬崖建造的。生活在繁华都市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村民的生活,购买生活用品、孩子上下学,都得经过漫长而艰险的路途。

古时就有愚公移山的传说,读书时候我们还赞颂愚公不屈服的精神。但现在,显然不提倡愚公移山的行为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以己之力如何抗衡大自然?但我们可以学会和大自然和谐共处,政府出钱将原本木质的天梯换成了钢质的天梯,大大造福了“悬崖村”。也因为政府的资助,“悬崖村”一下成了网红景点,特有的天梯加上大凉山的美好景致,吸引了一批爱好冒险的人。无形之中还为“悬崖村”创收了,村民还做起了小生意。

也有人好奇,既然这么不方便,为什么不直接搬下山呢?

这个其实很好解释,中国人都讲究着“寻根”,哪里是根,根是我们出生、长大的地方。老一辈人讲究落叶归根,说的就是对家乡的一种执念。都市里再好、再便利,也不及家乡的小茅屋,到了家乡才能得到内心的宁静。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台湾的老兵,颤颤巍巍冒着生命危险都要回内地寻亲的故事。再者,习惯了山上的新鲜空气和宁静,去到城里还可能不适应。而且“悬崖村”村民大多靠务农为生,也难负担得起下山之后的生活。

现在在政府的帮助下,有了安置房的村民不用再担心房子问题了。政府还统一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难题,村民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一批人选择了搬迁,毕竟要为孩子的未来考虑。

还有一批人选择了留在“悬崖村”建设自己的家乡,他们看好这个旅游景点,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也是值得赞赏的。无论是走是留,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都在努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未来。

文|昆德拉传媒本部编辑部 佳丽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