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在天下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曹操在邺城营造铜雀台。十二月己亥,曹丞相发布文告,在文中称孤道寡,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认真描述了自己的功绩和人格特点,并表示:我不能退位,所谓“江湖未静,不可让位!”因为退位就会自身难保,从而导致天下大乱。

他更是在这里明确表示:我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所以才逐步控制了全国局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孤家寡人;我虽然拥有汉家天下的全部权利(包括任免皇帝),但是我不取代他,这个名声太不好听;尽管我不取代他,但是我也不能退下去,因为结怨太多,一旦退下去,曹家不能自保。

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一开始,我曹操是想匡扶汉室的,但是后来发现,汉已经不可扶。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没有取而代之,我只是让孩子们一个个掌握大权,今后的事情让他们去办吧。

那么如果没有曹丕篡汉,仅仅看曹操的一生,他是忠臣呢还是奸臣呢?

当时的曹操,跟同时期其他势力相比,有匡扶汉室的行为,也有匡扶汉室的能力。

首先,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曹操就已经展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同时期其他的诸侯,表面上的功夫都不想做了,而此时的曹操,仍尊奉汉天子,献帝在在曹操这里也确实获得了在其他诸侯那里得不到的尊贵身份。其他诸侯,不是没能力,而是不想凭空多出来一个顶头上司,比如袁绍。而这种行为,使得曹操获得了超出其他诸侯的政治资本,也有了匡扶汉室、发号施令的大旗。

曹魏所处的北方,是汉末人口最多的区域,人口数量的优势也带来了人才数量优势。献帝这个傀儡,已经让世家大族们失去了押宝在他身上的信心。因为只有赢家才能给士族足够的政治福利,诸葛家更是三方押宝,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各自做到了高官厚禄。

至于后来,为什么曹操变了,除了实力带来心态上的变化,个人看来,他大概是想到了霍光家族的覆灭。

霍光属于是办公室将军,而曹操是一线统帅。他以一人来保存了汉朝的延续,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如果没有我曹阿瞒,天下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曹操即便死的是时候,交出权力,他的家族真的就很难保全了。

霍光,作为扶保汉宣帝上位的人,汉宣帝及其后继者们是绝不可能否定霍光的,因为否定了霍光,也就否定了自己的合法性了。更何况,霍光作为昭宣中兴的实际开启者,治国确实是把好手。

霍光一生重权在握,是名副其实的权臣。一生共经历过三任皇帝,武帝、昭帝和宣帝。他从一个小小的郎官到最后官至大司马,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但在霍光死后,他的小老婆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当上皇后,竟然设计毒杀皇后,本就十分忌惮霍氏一族权势的汉宣帝知道机会来了,于是设计圈套,将霍氏一族满门抄斩。

大家都说曹操是枭雄,好像曹操是王莽一样的人物,但是之前曹操独自拿着七星刀去刺杀董卓之时,他难道不是忠心于汉室的吗?所以后来,他选择做了个类似于霍光的角色。然而后来,汉献帝的衣带诏,让曹操与献帝彻底撕破脸皮了。

即使如此,曹操仍没有杀了皇帝,他的野心是要交给他儿子完成的,所以他是集忠心与野心于一身的矛盾的人!至于他为什么没能成为霍光一样的辅国之臣,大概仅仅是因为他的儿子篡汉自立,并追封他为魏武帝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