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萬彩禮錢,少一分不讓結婚,繼父:她不認我,我憑什麼認她?

在我們國家,結婚給彩禮錢,是自古就有的文化風俗,流傳了幾百年,它的本意是一種儀式,證明男方在乎女方。至於數目多少,要根據男方家的經濟情況來協商,而且正常情況下,這個錢最後都會帶回頭的。

然而,在某些家庭,彩禮錢卻變成了一種交易,特別是在二婚家庭中,出現概率極高。

26萬彩禮錢,少一分不讓結婚,繼父:她不認我,我憑什麼認她?

南京的小蘇(化),最近就面臨這麼一個難題,她的父親要求其男友家拿26萬彩禮錢,否則就不讓結婚。

單單從數目上來看,26萬這個數字雖然不小,但對於南京這樣的大都市而言,其實也沒大家想象的那麼誇張,問題在於,小蘇的男友小金(化)是單親家庭,只有媽媽的他,家庭基礎並不好。

儘管經過這些年的打拼,他在南京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每個月都有很重的房貸,再加上亂七八糟的花銷,手上並沒有多少積蓄,如果真掏了這26萬彩禮,肯定會有不小的麻煩。

再者,小蘇家的情況也比較特殊。

原來,小蘇是二婚重組家庭,在她6歲的時候,父親就因車禍去世了,母親隔了幾年二婚,現在的父親是她繼父,不僅如此,她還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

繼父要彩禮錢時明確表示,這個錢是不退回的,"享了這麼多年的福,也該爲這個家做點貢獻了!"他表示自己也不想騙人,有一說一,反正沒錢就別想完婚。

小蘇的親生母親原本是站在女兒這一邊的,不過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後來她就不吱聲了,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意思很明顯:支持丈夫的要求,彩禮錢不能少。

整件事情看似可以定性爲"繼父無理取鬧。不講道理",不過事後這位繼父卻透露出另外一個核心因素:小蘇從小到大從來都沒有叫過他"爸爸",甚至連叔叔都不叫,每次都是直呼其名,不僅如此,她花起錢來還大手大腳,比如上大學期間,她每個月的生活費平均能有5千多。

"我從來沒在她生活上苛刻過她,可就算如此,她還經常氣我,一點都不孝順。"繼父也是一肚子抱怨,他表示26萬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女兒不拿繼父當家人,繼父自然也不願意爲其無私奉獻,道理上好像也講得通。

分析

其實類似的事情,生活中並不少見,在二婚重組家庭中,若沒有特殊情況,繼父(繼母)通常很難得到非親生子女的認可。

別說是叫"爸爸、媽媽"了,能互相之間彬彬有禮,不勾心鬥角,就已經算是比較和諧的關係了。

我就見過一個家庭,女兒與繼母之間能一個月不說一句話,她們雖然住在一起,但永遠是各幹各的事情。爲了避免與家人一起喫晚飯,女兒還專門找了一份夜班的工作,這樣等她回家時,家裏人都睡了。

而白天家人起牀時,她還在睡覺,生活作息永遠不在一個軌跡上。唯一麻煩的假期,她也會選擇旅遊度過,反正不可能在家。

用她的話來說,"我在這個家裏是多餘的,所以不出現對雙方都好。"

當然,也存在很多家長不願意認可孩子的案例,畢竟二者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名義上再親近都沒用。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女兒出嫁,繼父(或者繼母)索要彩禮錢,實乃人之常情,情理上很好理解。

然而,存在≠合理。

像小蘇這樣的情況,今後的事態發展,我們完全可以預測出來,無非兩種情況:

1、婚姻被破壞,小蘇一怒之下與家人斷絕關係,自己去外地闖蕩,就當自己是孤兒

2、男方掏了這個錢,小蘇依舊會與家人斷絕關係,婚後生活還不幸福

不論出現哪一種情況,反正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當繼父提出那個要求時,就可以宣佈家庭關係已經破裂,他們之間的關係甚至可以用"敵人"來形容。

正如不少網友留言描述的那樣,站在外人角度,這件事情誰對誰錯,其實真的很難說清楚。

不過我還是想勸大家一句,如果繼父(繼母)講道理,大家最好還是嘗試去接納比較好。畢竟對方是名義上的家人,他有一定的監護權,關係鬧得那麼僵,孩子受的傷肯定要比大人多。

與其這樣,還不如搞好關係,哪怕是裝,也裝的關係親密一些,等結婚之後再變臉不好嗎?

最後多說一句,如果不想自己孩子以後面臨這樣的困境,就算看在孩子面子上,家長也別輕易離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