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强东的底气与底牌

在纳斯达克上市六年之后,京东又在港交所敲钟。

京东集团的最新公告显示,此次最终发售价确定为每股226港元,募集资金净额近300亿港元,吸引40万人冻资2800亿,超额认购倍数179倍,也超出了2018年以来赴港上市的小米、阿里巴巴及网易的冻结资金规模。

换言之,京东此次公开发售无论是在吸引投资者数量、冻结资金金额,还是募集资金规模上,均创下了港股今年以来的新高。

组织架构调整、重大战略转型、赴港二次上市,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展示了京东的底气,与此同时,刘强东的底牌也逐渐浮出水面。

从693亿到5769亿,六年高速发展积累底气

六年前在纳斯达克敲钟时,京东还是一个互联网“新贵”,而今,京东市值已高达900亿美元,比两个百度还要多。

图片来源于新浪

六年来,京东市值增长3.5倍,净收入增长8.3倍,净利润增长48倍,年度活跃用户增长8.2倍,京东员工增加将近20万,仓储面积增加13倍。

即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一季度,京东净收入也达到了1462亿元,比2014年全年收入还多,这份增长速度可谓强劲。

财务数据只是表象,更进一层可以看到,京东的业务范围已经从过去单一的零售发展为涵盖零售、健康、物流、技术服务等诸多领域,公司也升级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拿曾经被嘲笑和质疑最多的自建物流来说。经过十年发展,2017年京东物流独立,向第三方开放服务。2018年融资25亿美元,估值135亿美元,京东物流已成长为近千亿人民币的独角兽,与顺丰、菜鸟三分物流天下。

京东的物流收入占比逐年递增,2017年16.8%、2018年27.0%、2019年的35.5%。2020年第一季度,京东物流相关收入为66亿元,同比增长53.6%,成为京东增长最突出的业务。

物流,是刘强东的底气,营收也是。

连年亏损的京东在去年终于实现了盈利。

2019年京东净利润107.5亿元,是2014年赴美上市前的48倍。同时,财报毛利率比2014年提升了0.6%,“履约毛利率”——计算时把履约费用作为成本——却比2014年降了0.7%,这一升一降之间,说明京东在营收增加的同时,营收效率也在提高。

乘风破浪的物流与高歌猛进的营收,是京东上市六年来的成绩,也是刘强东的底气。

随着技术进步、业务扩张,刘强东的底牌也渐渐露出水面。

从物流到供应链,300亿港元造底牌

在京东赴港上市的招股书中,“供应链”这个关键词一共出现了103次。

京东正在朝着“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转型,这次融资的近300亿港元,主要也是为了转型技术服务。

一个干苦活累活的公司摇身一变要去做高大上的技术,引来了不少非议甚至嘲笑。

有意思的是,2007年刘强东提自建物流的时候,也有同样的“待遇”。

不只是外界,包括投资人和京东高管都强烈反对,因为2007年京东年收入仅有几亿元,物流看起来是个烧钱的无底洞,且短期看不见效果,说是一场“豪赌”也不过分。

刘强东力排众议坚持要做,理由很简单,效率和用户体验。

2007年中国物流行业还很初级,服务差、问题多、投诉更多,严重影响电商的用户体验。加上中国物流成本高,同时没有美国UPS、FedEx这类行业巨头,京东自建物流有巨大上升空间。

2007年,京东建成北上广三大物流体系;2010年,推出“211限时达”;2017年,京东物流独立;2020年,京东在全国89个城市运营超过70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约为1690万平米,物流,已经成为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现在,早已没有人质疑自建物流这个选择,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佩服刘强东的战略眼光,而他最新的战略选择,是转型做以供应链为主的技术服务。

从物流升级到供应链和技术服务,是顺势而为。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场,2019年零售额达人民币41.2万亿元(5.9万亿美元),而物流只是供应链其中一环,向上有制造商、采购商,向下有分销商、消费者,这次疫情还暴露出跨境物流等方面的问题,不打通这些链路,就难以让整体技术服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好在京东早有布局。

2018年,京东研发投入超百亿,在云、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IoT等领域实现软硬件技术的深度融合,NeuHub、智臻链、京鱼座等京东技术开放平台迅速增长。

2019年8月14日,京东物流与国际供应链巨头LLamasoft发布声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此前,LLamasoft已与福特、联合利华、百事可乐、农夫山泉、约翰逊等国内外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京东借LLamasoft之手整合国内供应链资源,为国内客户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

2019年10月,京东物流发布“供应链产业平台”,并率先建成国内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

从软件到硬件,京东全方位布局,这种布局已经初见成效。

2019年8月,京东智能供应链入选人工智能“国家队”,科技部宣布依托京东集团建设智能供应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2019年11月,京东数科凭借“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落地雄安“块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今年5月27日、28日,京东又接连与快手和国美达成战略合作,两家企业看中的都是供应链的溢出效应——京东供应链开放的配送服务、物流技术、运营能力、仓储管理等高效率的输出。

从物流到供应链和技术服务,刘强东的战略理念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正如他在2014年京东纳斯达克上市当日的记者会上所说:“京东从一开始就不是当当、亚马逊或阿里巴巴,京东将持续关注成本效率以及体验,因为低成本高效率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京东正在把供应链和技术服务逐步开放,让更多企业一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行业的合作共赢。

未来京东的供应链技术更是可以通过“溢出效应”开放给全社会,C/B/G三端都是京东目标用户。

用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的话来解释更贴切——

“一是无论是京东集团还是京东零售子集团,都定位于“以供应链为基础”;二是京东从相对封闭的一体化模式转向开放式的一体化,唯有开放才有未来,取之必先予之;三是从做业务的角度看,就要做好持久战、多投入、高体验等,而不是空对空的洗流量、洗用户。”

从物流到供应链,从封闭到开放,从电商到技术服务,看上去这就是京东的底牌,但我觉得这些都是表象,背后其实是刘强东和高管团队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规划,这才是让京东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纳斯达克到港交所,刘强东给京东的成人礼

京东17载,即将成年。

少年京东完成了自己的kpi,刘强东用了“两个最大”肯定了京东17年来的表现——京东是中国最大的零售集团,也拥有中国电商公司中最大的物流基础设施。

17年的时间是互联网高速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过程。非典让义乌和温州的批发城上网,苹果手机让用户体验成为消费者第一决策要素,5G+IoT会让改变更快发生。新基建的机会,供应侧的改革,全球第二大零食市场的购物车,摆在了大家面前。

所以,成年京东被寄予了厚望——要做一个以技术为本,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做供应链费钱,比物流更费钱。

过去六年里,京东的研发投入远超收入增速,2019年京东体系所属上市及非上市企业合计研发投入179亿元人民币,成为对技术投入最多的企业之一。

下阶段创新供应链等关键技术需要更多的投入,二次上市融得的300亿港元,是京东转型所急需的,也是刘强东送给京东的“成人礼”。

在“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有个Hamar部落,他们的成人礼是跳牛。

长辈们会把数头牛排在一起,让即将成年的少年赤身跳过去,如果跳跃成功,成人礼完成,跨过牛的少年会收到各种礼物和大家的尊敬及认可。

即将成年的京东能不能带着刘强东给底气、底牌与成年礼,像Hamar部落少年一样,跨过重重障碍,收获大家的尊敬及认可,我们留给时间去考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