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美國百分之70的囚犯在最後一餐中,都要求喫上一頓油炸大餐。”

曾任德州監獄後廚工作的Brian D. Price在書中《Meals To Die For》(斷頭飯)寫到“70%的囚犯最後一餐會要求油炸食品,並且大部分都會指定品牌。”

作爲人生命中的最後一餐,爲何絕大部分美國人都會選擇油炸食品呢?美國街頭隨處可見的漢堡店,彷彿零食一般的各種油炸食品,KFC雙層炸雞漢堡唯一不限量供應的地區,油炸食品對美國人真的有那麼大的魔力嗎?

“無油炸,不美國”

相信對美國飲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同學,都聽說過“無油炸,不美國”這句話吧。美國人對於油炸食品的喜愛,真的可以說是近乎癡迷的狀態了,在他們眼中,任何食物只要通過油炸,那就可以變成人間美味。

其實早在幾十年以前,辛普森一家就用動畫的形式指出了這個觀點:不管什麼東西,在上餐桌之前都要先油炸一遍,這樣才符合美國人的飲食習慣。

在幾年前美國有一個美食節目,一位大哥開着老爺車,在美國各地尋訪當地著名餐廳,走進後廚看他們現場烹飪。(這個節目叫做Diners Drive-Insand Dives,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下)

看過幾期之後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餐廳對食材的處理方式都如出一轍,不管是普通的肉類,還是上好的海鮮,在美國餐廳後廚的下場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炸”。

頂級的加州紅鮑魚,個頭超大的澳洲帝王蟹,經過簡單處理之後,沾上調料裹上面包糠,就可以放進油鍋裏了。至於成品嘛,emmmm除了肉質不同,它的味道和炸雞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雖然我們尊重不同的飲食文化,但是如此這般折騰海鮮,在中國人看來無異於暴殄天物。

不過,在美國人的眼中,像這般“複雜繁瑣”的做法已經算是最高禮遇了。

除了對油炸的偏愛以外,腦洞大開的美國人還發明瞭各種油炸食品。像普通的炸雞,薯條早已滿足不了美國人味蕾的需要了,於是他們發明來了炸奧利奧,炸可樂甚至炸美金這種奇葩的食物。

油炸奧利奧,顧名思義,就是把奧利奧用雞蛋+生粉一裹,放進油鍋裏炸的一種小喫。本來奧利奧的熱量就比較高,油炸過後熱量就更是驚人,最關鍵的是美國人在喫的時候還會撒上糖霜或者糖漿,那熱量和甜度也是相當恐怖的了。

此外,油炸醃黃瓜也是美利堅人民研究出來的“大美食”。做法雖然與上面一般無二,但味道就截然相反了。酸黃瓜本身就有一股中國胃難以承受的酸爽,雖然夾在漢堡裏倒也能嚥下,但油炸的做法並沒有讓它變得可愛,反而更加純粹地暴露了它的原味。

至於更爲奇葩的油炸美金,比起滿足口欲而言,則更像是惡搞出來的“藝術品”。

正如網友Reddit所說的“裹上面包糠,炸至兩面金黃,只要成功破壞原本食材的風味,你就可以讓美國人喫下任何東西。”

那麼,美國人爲何對油炸食品如此癡迷呢?

是因爲美國是油炸文化的開端嗎?其實並不是,一般來說歐洲是被認爲是現代油炸食品的發源地,畢竟在那片土地上17世紀就有油炸馬鈴薯的出現了,所以與其說美國是油炸文化的開端,倒不如說美國是油炸文化的促進者。

那難道真的是油炸食品對美國人民有魔咒般的吸引力嗎?其實也並非如此。在回答“爲什麼美國人沉迷於油炸食品”這個問題上,下面這個答案獲得了很多美國人的贊同。

美國的油炸文化首先在南部興起,因爲炎熱潮溼的氣候,所以相對涼爽的油炸逐漸代替了高溫的烤爐,成爲了美國人首選的高溫烹調方式。在加上爆發內戰之後,南部相對貧窮的條件,令一些食材的邊角料成爲了主流的食品。至於如何去解決食材的口味和外形,那麼油炸就產生了奇效。

除此之外,美國油炸文化的興起也與國家的定位有關。

雖然現在的美國是全球的經濟大國,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但他曾經的標籤卻是工業帝國。

由大部分工人組成的國民羣體,一切的行爲都在追求着效率,飲食方面自然也不會例外。方便,飽腹,味道好在這些前提下,油炸食品就成爲了唯一的優勝者。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的油炸文化就已經慢慢的發展起來了。

美國油炸文化發展至今,已經成爲了美利堅人民飲食文化的支柱。即使到了現在,生活水平普通得到提高,有了更多可以選擇的美食方式,但對於美利堅人民而,難以割捨的依舊是油炸食品這塊心頭肉。

相關文章